李雄:公園功能+ 生活美好+
公園功能的更新與升級,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具象呈現
現在,公園就是城市的共享客廳,市民就是公園的主人
提到公園,人們會立即想到花草樹木、游樂設施。但如今的公園不只是一個賞綠、鍛煉的空間,還可以具備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功能。
公園功能的更新與升級,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具象呈現。
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過去我國公園較為稀少,可謂城市的奢侈品。2000年,我國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僅3.69平方米,城市公園數量為4455個。經過社會發展,尤其是進入新時代后,隨著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和人居環境優化,城市公園數量大幅增加。2021年,我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78平方米,公園數量已經增長到22062個。
隨著公園綠地增加,在優美自然環境中感受綠意,已不再是城市生活的奢侈品。與此同時,城市居民也對公園有了更高、更多的需求,我們不僅期望在公園中散步賞景,更希望能在美好的生態環境中享受科普教育、文化交流、娛樂康養等多種活動。這促使著城市通過不斷盤活公園資源、更新公園功能,讓城市公共服務在公園里找到了更廣闊的開展空間,也讓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現在,公園就是城市的共享客廳,市民就是公園的主人。
公園功能的拓展,需要規劃先行。一方面要精準定位公園的基本功能,在公園中合理規劃布局具有復合功能的場地和空間。充分考慮公園周邊城市居民的功能需求,將周邊人群日常生活和工作引入公園,上班族可以在公園開會、團建、鍛煉,學生可以在公園開展自然教育、歷史教育。另一方面要強化公眾參與的理念,做到問需于民,讓市民參與到公園建設前、建設中、建設后的全過程中,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隨著公園功能的豐富,市民的使用率、活躍度勢必提高,將給公園的衛生管理、游人服務帶來更大壓力。應該不斷優化公園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公園管理部門、專業機構、公益組織等多方主體相互協同,為游人提供多樣、專業的活動,實現公園從共享、到共護,再到共治的目標。
(作者為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本報記者常欽采訪整理)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園冶杯參賽作品丨成都越秀·天樾云錦
示范區從“奢雅紅牌樓、杏林漫生活”的設計理念出發,景觀設計上汲取老城文化的底蘊和城市的新生活力上融合打造,通過六大景觀策略,打造雅奢、自然、藝術的新成都生活精奢的形象范本,演繹新成都的美學生活【詳細】
園冶杯參賽作品丨信陽火車站廣場景觀
信陽火車站北廣場在整區5萬平方之中,聚焦中軸9千平方核心區的主題塑造,并延伸整區散布周邊配套節點的一致主題化提升;以核心區域立地標形象,聯動整區節點氛圍的主題化提升,為未來更多城市文化廣場思考地標形象的主題化塑造,提供一個公共藝術與文化景觀設施一體化設計營造的踐行參考【詳細】
園冶杯參賽作品丨長沙金地三千府
在如此宏大的景觀基底下,自然而居是我們一直想要達成的目標,采用純凈的色彩,輕質的家具,自然的配飾,營造出一種生活情境——半居,半游,不怠繁花,不離繁華,自在湖林 聽風吹綠蔭,賞湖映余陽【詳細】
合肥園博會舉辦主題風箏創作展演活動
由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主題風箏創作展演活動在園博園大機庫音樂廣場舉行。來自安徽省風箏運動協會的30余名風箏運動高手與現場的風箏運動愛好者一起“箏”奇斗艷、一展風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