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召開“讓古樹活起來”研討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古樹活起來”“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等系列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古樹名木歷史文化內涵,持續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理念創新,技術革新,進一步發揮古樹名木在展示古都風貌、體現古都特色、傳承歷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講好北京古樹名木故事,12月6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在香山飯店組織召開主題為:“保護古樹名木 共創生態北京”的古樹名木保護研討會。
市、區園林綠化局及相關單位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技術人員、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專家、學者等80余人共同參加會議。
會上,有關專家分別就北京古樹的歷史與文化、古樹名木常見保護、復壯等技術問題與對策等進行講解和交流,同時,對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相關理念、標準、規范等進行詳細解讀。北京共有古樹名木4萬株,是名副其實的“古樹之都”。樹齡超過3500年的“九摟十八杈”是北京最古老的柏樹,此外,懷柔漢槐、門頭溝“帝王樹”、太廟“朱棣手植柏”、中山公園“遼柏”、北海公園“唐槐”“白袍將軍”等古樹名木不勝枚舉。古樹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更是精彩紛呈。
相關單位還分享了東城海運倉古樹社區、門頭溝椒園寺古樹公園、順義牛欄山一中古樹校園、香山公園翠微亭古樹保護示范區建設經驗。為進一步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持續推進形式多樣的古樹名木及生境整體保護提供了示范和參考。
會議最后,與會人員實地考察了香山公園翠微亭古樹保護示范區。這是香山公園建成的首個古樹保護示范區,對67株古樹實施了112項保護措施,設置了10塊科普牌示,讓游客們對古樹保護有了更深入、更科學的認知,進而提升了人們保護古樹、守護生態的意識。
近年來,北京古樹及生境整體保護試點建設逐步趨于成熟。2021年以來,北京市持續打造了密云“九摟十八杈”古樹名木主題公園、房山上方山古樹保護小區、東城東四三條、西城鼓樓西大街古樹街巷、昌平康陵古樹鄉村、海淀八里莊街道世紀新景園古樹社區、順義牛欄山一中古樹校園等多種類型的古樹名木及生境整體保護試點。2023年,進一步提高科學管理和保護水平,讓更多古樹煥發活力,留住千年古都的歷史記憶。逐步實施市、區古樹名木保護規劃,“一樹一策”,加強瀕危衰弱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兼顧古樹名木保護與市民民生福祉,嚴格把關試點規劃和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在古樹保護范圍周邊設置宣傳欄及與人居環境整體風貌一致的護欄、休憩設施等,促進人樹和諧,開展東城海運倉、西城雙旗桿古樹社區密云巨各莊古銀杏主題公園、通州潞河中學古樹學校、大興前辛房古樹鄉村、懷柔紅螺寺古樹保護小區等試點建設35處。將古樹名木與文物古跡、歷史文化內涵相結合,讓市民更易親近古樹名木,實現從“外”到“內”的整體提升,讓更多的市民了解、愛護古樹,講好古樹故事。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第十四屆園冶杯環境藝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第十四屆園冶杯專業獎競賽活動自啟動以來,按照規定程序和評選標準,經過項目申報、資格審查、初審和復審等嚴格的流程,現將園冶杯環境藝術獎評審結果在風景園林網、園冶杯官方網站上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如有意見【詳細】
慢行系統——城市的毛細血管如何設計?
城市慢行系統融合了交通、商業、休閑、社會、交往等多種活動于一體,構成了城市最主要的交通空間,也是一個生態與景觀空間。城市慢行系統經歷了從最初的傳統慢行時代到汽車盛行的機動化時代,再經歷了人本主義思想和環保意識的洗禮【詳細】
建好用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意義重大
努力把公園建成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長廊、凝聚中國力量的【詳細】
“動起來”成休閑新選擇 體育旅游又添新亮點
歲末,體育旅游又添新亮點。12月8日,2023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以下簡稱“兩個博覽會”)在江蘇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年度兩個博覽會旨在通過“展、會、賽、獎、演”相結合的模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