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營造文化新樣態
“敦煌石窟數字資產管理平臺構建與應用示范”形成可以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數字資源;三星堆數字大展將神秘的古蜀文化“推送”給更多觀眾……眼下,文化數字化正在全國各地展開生動實踐。
文化數字化既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引擎。在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進程中,數字技術能夠營造出沉浸式體驗空間。對于傳播者來說,除了可以通過圖片文字、視頻攝制、直播等方式來展現,還可利用“傳統文化素材庫”中的數字化特效素材進行創作。對于受眾來說,在數字互動場景中,不僅能夠高效獲取傳統文化資源,還能深度參與到創作過程中,打破單向接收方式。虛擬化的數字應用場景,正逐步成為跨媒介敘事的主要空間,其形象化、具體化、可感性、可視化的優勢,讓文化傳播更為清晰明快、生動活潑。可以說,通過數字技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存在形態、傳承路徑和發展理念都得到了有效拓展,新場景、新生態正在不斷生成。
那么,數字技術如何更好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首先,發揮大數據協同優勢,打造資源共享平臺。中國數字文化集團與國家文化專網共同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試運行,為有效整合文化資源創造條件……持續優化文化信息資源的采集、存儲、整合、傳播等,是推動文化資源數字化成果輸出、共享的重要舉措,對傳統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永久性保存與活態性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深挖優秀文化內涵,彰顯當代文化特質。一方面,提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學元素,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要素,將之與當代文化有機融合,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廣泛傳播;另一方面,借助形象生動的視聽敘事和故事表達,彰顯當代文化的內涵特質,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再次,多模態化全景呈現,延展文化傳承發展的空間。應持續加強文化大數據、文化新基建、文化體驗場景化等建設,加強智能視聽、智能控制等數字新技術,更好地進行線上立體重構與數字呈現。同時,還可以打造更多維化、更具互動性的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場景,進一步拉近受眾與傳統文化的距離。
當下,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斷融合,讓人看到中華文化的更多打開方式,也讓人看到賡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全新路徑。期待數字技術發揮更大作用,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作者為青島大學副教授)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桃李園
園內四處可見“桃李”元素。設計師采用藝術手法處理園內多處地形差,大大小小的土方一改舊貌,成為了片片“桃花花瓣”;園路猶如花枝般將地形進行勾勒,不僅強化了地形的雕塑感,還將每個景觀巧妙串聯,形成了風格更為統一的微地形景觀【詳細】
一位女博士漫步紐約中央公園的感悟
王家衛曾經把高樓林立的城市比作一片森林,城市的燈光則如同森林中的點點星火。走進這片寸土寸金的紐約森林,人們常感嘆城市的繁華與活力,但在城市的另一端,或許是匆忙的紐約客需要一個讓身心回歸自然的地方【詳細】
全國政協委員熱議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步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體系。為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建設【詳細】
旅游新玩法:追求“體驗感”“參與感”
2023年,旅游出現了一些新玩法:長途跋涉只為品嘗特色燒烤,在小城鎮與當地人一起為民間賽事吶喊狂歡,在名勝古跡或博物館暢玩“劇本殺”……哪里有新玩法,哪里就有游客的身影,“體驗感”和“參與感”成為他們追求的旅游價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