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建設花園之都 構建5000公里以上綠道網絡
記者22日從《北京花園城市專項規劃(2023年—2035年)》(下稱規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規劃提出將北京建設成為天藍水清、森擁園簇、秩序壯美、和諧宜居的花園之都的發展目標。北京將推動綠色空間向城市建設空間滲透,統籌各類線性空間要素,構建5000公里以上的各級綠道網絡,加強城市綠道的骨架聯通作用。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總規劃師石曉冬表示,北京賡續發展森林城市和公園城市理念,努力將花園城市建設成為民眾共享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生活之美的首都實踐,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聯合市園林綠化局組織編制了《北京花園城市專項規劃(2023年—2035年)》,已于4月25日正式印發,作為重要一環納入首都規劃體系。
劃定15片花園城市精華示范片區
北京將深化構建“一屏五帶、兩軸三環、九楔十五片”的空間格局。加強全域自然要素管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實現綠色空間的“多規合一”,持續推進首都生態文明的高品質建設。以太行山、燕山為生態森林屏障,以永定河、潮白河等5條河道貫通山水人城,以兩軸展現大國首都形象,以3道公園環構建游憩體系,以9條楔形綠色空間提升城市生態功能。
北京將深入挖掘首都山水價值與人文特色,劃定15片花園城市精華示范片區,打造精品首都花園名片。以規劃一張圖統籌,建立分級分類多維度的目標體系,對不同圈層提出差異化引導要求,提高重要對外交通廊道的國賓禮儀性,打造具有鮮明華北特色、壯美首都風范、嘉美古都風韻的首都花園名片。
構建四季觀景視廊體系
北京將塑造山水形勝、古今交融、森擁園簇的風貌特色。構建“兩山一灣、兩軸統領、五環骨架、多廊串聯”的景觀結構和“遠山—近山—城廓”3個層次的山城景觀格局,加強5條大型流域及水庫周邊建設管控及風貌引導,凸顯山形連綿壯麗,彰顯水勢壯闊蜿蜒,傳承老城歷史文脈,展現城市時代風貌。
北京將加強全域彩化,以“春新彩、夏濃綠、秋斑斕、冬銀墨”為主題,加強植物色彩搭配設計,構建觀格局、觀山水、觀歷史、觀風景的四季觀景視廊體系,形成25個重點管控視點和49條戰略視廊。
營建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花園場景
北京將從建設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個層次入手,塑造街道、商圈、辦公等8類花園場景,打造功能復合、健康韌性、全齡友好的生活空間。圍繞生境質量提升、首都氣象彰顯、游憩體驗優化、綠色空間共享、城市韌性增強、花園場景建設6大方面,建立北京花園城市指標體系。
石曉冬表示,北京將堅持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動,定期調研調度,推進部門協同,確保規劃落地實施。各區加快完善規劃實施組織協調工作機制,做好市級專項規劃的傳導,夯實各類資源底賬,編制年度實施計劃,明確區級示范區的空間落位,謀劃重點項目,梳理行動任務清單,盡快形成各區花園城市建設特色名片。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深圳:超大型城市也能留足生態空間
廣東深圳,這個高人口密度的超大型城市,生物多樣性豐富,2022年入選全球首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城市中如何統籌保護與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圳正積極探索一條守護城市生態資源、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發展之路【詳細】
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長
5月22日是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近年來,我國通過實施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積極成效,東北虎豹、海南長臂猿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長【詳細】
北京去年實地記錄各類物種2906種
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為70.8,生態系統質量保持穩定;生態涵養區持續保持生態環境優良;首都功能核心區、中心城區和平原區EI繼續保持良好水平。此外,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持續推進【詳細】
“村超”持續助燃貴州榕江文旅
一年來,“村超”從藏在深山人未識到火爆“出圈”,火出國門,從自娛自樂到在海內外“圈粉”,從文體活動“樂子”到地方發展“路子”,持續帶動榕江縣文旅產業發展,給各方參與者帶來歡樂、收獲和啟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