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媒體成都世園行丨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展園
2024年6月26-28日,“行業媒體成都世園行”采風團走進世園會幾大會場,參觀展館建筑與展園,感受園林與花卉文化、花木產業發展,充分領略世園會亮點、特色。
成都世園會東部新區主會場的未來園藝展區,由7個大師園和3個高校園組成。其中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展園——耕讀暢想園,由師生團隊攜手校企合作企業共同打造,設計師以職業教育為背景展現了教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并將傳統耕讀文化、非遺技藝傳承、現代植物工廠以及聲光電與9大植物景觀融入在一起,使傳統、時尚和科技融于一體。
展園總占地面積1653㎡。以“宜居、低碳、未來、包容”為設計理念,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為總體設計思路,整體采用自然式布局,以時間、文化和景觀三大主線展開傳統、現代和未來三大功能分區,分別是耕讀園林區、現代園藝設施區、元宇宙沉浸花園。
耕讀園林區
該區連接主入口,以川西林盤布局將林田宅院等景觀要素融合為一體,并以乃粒耕讀學堂為中心配合農田景觀元素、非遺技藝傳承,表達“農耕文化沁潤心靈,耕讀精神砥礪品質”的樹人強國理念。
從主入口依次布置了紫薇編藝門、可食花園、城市菜園、西蜀非遺竹編、麥浪稻田、川派盆景、動物造型花木編藝。這些景觀節點以“川西林盤”有機分布展現了成都平原這種隨田散居的獨特幸福田園生活方式,并延申發展創設農牧景觀形式,表現出設計者對農業景觀與園藝結合的獨立思考。
可食花園
非遺竹編
主體建筑為乃粒耕讀學堂。“乃粒”最早出自《尚書·益稷》,意思是百姓有糧食吃,天下才安定。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撰寫的《天工開物》以《乃粒》作為首卷。主體建筑以一顆麥粒的造型對農耕文化進行了詮釋和表達。
乃粒耕讀學堂
野花草甸與農牧田園
野花草甸與農牧田園,利用低矮的、具有野趣的宿根花卉和觀賞草結合景觀置石、動物造型編藝營造疏密有致、自然野趣具有農牧特色的野花草甸景觀。
農牧田園
野花草甸
現代園藝設施區
以種植盒子為核心展開布置了旱溪花境、沙池嬉戲兩個景觀節點。種植盒子是一個無需泥土、不撒農藥、不受自然環境影響的高效植物系統,它通過對環境的高精度控制,實現植物的周年連續生產,是物聯網技術和植物工程技術的結合與創新。同時還配套了數字孿生平臺,可以將生產信息直觀地展示到數字化大屏上,打造了“產、學、研”一體的綜合實踐中心,為植物生產、教育創新和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種植盒子
元宇宙沉浸花園
利用聲光電數字技術創設元宇宙創意夢幻星球。在這樣的元宇宙語境之中,游客可以向深淵球呼喚“hi成農院”喚醒它,看技術解構空間和時空;也可以走向球花群,看機械生命的呼吸,呈現充滿新技術質感的未來圖景,展現時尚與科技感共存的現實中的元宇宙。采用新自然主義草甸花境虛擬人類未來棲居生活,在小尺度空間模擬自然群落植物種植理念,創造出自然棲息的原野景觀,探索生態與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現代花園式花境
旱溪花境
結合旱溪的地形以觀賞期長、景觀效果好的兩棲植物為主模擬干涸的河床兩邊各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旱溪景觀。
旱溪花境
城市菜園
主要采用藥用蔬菜如黃秋葵“五角”和紅秋葵“紅玉”,可食用蔬菜黑糯玉米“黑玫瑰8號”和辣椒“二荊條”及觀賞蔬菜“金蛋”茄子等營造集藥用、食用、觀賞于一體的城市菜園景觀,其中黑糯玉米“黑玫瑰8號”、番茄“蓉櫻黃2號”為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自主研發新品種。
城市菜園
麥浪稻田
以川地優勢品種大小麥、水稻、彩稻和次生稻多品種模擬梯田形態在整個展期呈現出一副大自然的詩和時間的畫。它以金黃的麥浪和翠綠的稻田為筆,以大地為紙,繪制出一幅幅引人深思的畫卷。每一粒麥子、每一株稻谷都仿佛在訴說著關于生命、關于時間的故事。麥浪稻田不僅是一個農業景觀,更是一個心靈的棲息地。
麥浪稻田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第二屆喀什鮮花節盛大開幕
第二屆喀什鮮花節在英吉沙縣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盛大開幕。據了解,此次鮮花節開放賞花時間為期一個月,以喀什高原紅、郁金香等迷人花海打造夏日賞花超強陣容,給各族群眾及游客獻上一場繁花盛宴【詳細】
賽事助力地方文旅發展
近年來,“跟著賽事去旅行”成為諸多游客與體育愛好者的共同選擇。各地結合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底蘊和體育特色,打造文體旅融合品牌賽事,有力助推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詳細】
北京林長制會議部署花園城市建設
殷勇指出,花園城市建設是對森林城市、公園城市建設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是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系統性工程,是美麗北京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詳細】
第十五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延期公告
由于多數院校7月10日前后放假,部分參賽同學提交作品時間緊張,經參賽高校的建議,組委會研究決定,本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報名及作品提交截止時間延期至2024年7月23日18時。另,7月10日18時前提交的參賽作品,7月15日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