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綠隔公園改造提升見成效 打造自然課堂
北京市在綠隔公園功能改造提升工程中緊密圍繞花園城市建設,充分發揮整合綠隔公園良好的生態資源、紅色旅游和人文資源等優勢,激發公園活力和影響力,引入森林+教育、森林+健康、森林+運動、森林+藝術、森林+閱讀等跨界混搭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森林體驗、森林康養、自然教育基地,建設森林會客廳等。
構建自然教育新場景
打造公園活力提升新典范
一道綠化隔離地區的京城森林公園就是通過綠隔公園功能改造提升,整合公園自身的良好生態資源構建自然展示空間,主打自然教育型的綠隔公園。京城森林公園面積約650畝,具有城市公園形態和植物景觀特色,主要承擔居民日常游憩健身功能,兼顧生態服務及科普教育。
結合綠隔公園功能改造提升工程,京城森林公園結合公園生態環境,以森林步道為核心,以自然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建設了自然教育步道標識系統。該自然教育步道標識系統結合公園的生態空間特點,打造森林之心、濕地之眼、碳匯之鏈三大版塊,向大眾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普及生態知識,讓人們把知識從公園帶回家。標識牌為中英雙語,排版圖文并茂,便于大家捕捉到主要信息。自然教育標識牌還采用了創新互動裝置,包括翻頁,轉盤和拓印等,并可以通過掃碼聆聽鳥鳴,豐富人們的生態體驗。
結合改造提升工程,京城森林公園用原有低洼地形營造濕地水系,形成多類型的生境,并補種挺水、浮水和沉水不同層次的水生植物和濕生植物,為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條件,促進生物多樣性,打造城市野生動物的家園。同時公園還根據市民游客需求,激活林下空間,營造親水漫步、兒童活動、森林康養、野餐露營等場景空間,方便周邊居民“近”享自然美好時光,形成市民親近自然的樂園。
綠隔地區公園“煥新”升級
打造市民家門口的自然課堂
2023年20處綠隔地區公園的功能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各公園因地制宜劃分健身、親子、野餐、帳篷等不同功能區,如京城森林公園主打自然教育型公園,八家郊野公園、朝來森林公園升級森林運動型公園,鴻博公園、綠堤公園建設觀鳥科普區等,實現了公園服務功能與體驗品質雙提升,市民滿意率和綠色獲得感雙提升。
2024年市園林綠化局將依托“百園百師”風景園林師團隊,在東壩公園、綠堤公園、管莊公園、八家郊野公園、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奧北森林公園等重點綠隔地區公園中以科普講解、互動體驗、研學教育等多元化方式,面向大眾開展多場自然教育系列活動,全面開辟綠隔地區公園新場景,激發公園活力,使生態環境從“好看”轉向“好用”,將綠隔地區公園打造成為市民家門口的自然課堂,助力花園城市建設。
按照《綠隔地區公園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市園林綠化局將利用3-5年時間,持續開展綠隔公園功能改造提升工作,進一步拓展綠色生態空間,豐富生物多樣性,讓綠隔地區公園服務配套設施更完備、景觀品質更優化,特色功能更突出,成為“市民親近自然的樂園、野生動物的家園”。2024年全市將在昌平區東小口森林公園、朝陽區常營公園、石景山區老山城市休閑公園等再實施綠隔公園功能提升工程20處。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成都擬出臺園林綠化從業企業信用評價管理辦法
根據《辦法》,將對從事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養護的企業,由高到低依次分為A++、A+、A、B、C、D四等六級。對信用評級為A級及以上的企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給予表彰評優推薦等鼓勵措施【詳細】
北京林業大學的“繁花”創新之路
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重要的花卉貿易國和花卉消費國,目前正值花卉產業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期,但在花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新品種創制和科技支撐產業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充分發揮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優勢,聯動生產端,產研結合、聚力創新是我國花卉產業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詳細】
“繽紛暑期趣北京”文旅生活季開啟
“繽紛暑期趣北京”文旅生活季在北京微度假目的地之一——平谷區金海湖碧波島啟動。市文旅局為在京市民和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群體和親子家庭,推出八大系列主題活動和各類優惠措施【詳細】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花藝園”完成竣工驗收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介紹,按照上海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之城要求,世博文化公園(雪野路以南)西區項目“花藝園”于近日完成竣工驗收。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其中綠化種植面積約1.2萬平方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