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山五園地區再添濱水綠廊
三山五園地區將再添一條濱水綠廊!昨天,記者從海淀區獲悉,三山五園功德寺片區北旱河濱水綠廊景觀提升項目已經啟動,將在1.8公里長的河道上打造“一帶八景”整體景觀空間結構,煥活北旱河。
激活1.8公里河岸休閑功能
北旱河濱水綠廊位于海淀區功德寺橋北,東起青龍橋西街,西至北旱河與北五環交接處,毗鄰剛剛建成的清河之源公園,南側就是頤和園、玉泉山,治理河道長度為1.8公里,涉及面積約為4.4萬平方米。
記者了解到,此次北旱河景觀提升工程將從歷史溯源出發,延續空間記憶,構筑藍綠公共空間骨架,重塑河道岸線,形成多元高品質濱水空間,激活河岸的休閑功能,重現三山五園地區文化底蘊。
根據規劃,北旱河景觀提升工程將打造“一帶八景”的整體景觀空間結構。“一帶”是在融合設計的前提下,突破現狀邊界,整合成多功能景觀體驗的濱水藍帶;“八景”是沿北旱河打造五處全齡活動空間,三處功能多元且豐富開放的景觀空間。通過濱水綠廊建設,更新城市公共空間,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五大活動空間滿足全齡游憩
北旱河濱水綠廊景觀提升項目主要分為禮儀形象展示區和社交休閑游憩區兩大類,在此基礎上細化為主入口空間、慢行活動空間、綜合活動空間、老年活動空間、兒童活動空間五個重要節點,分別命名為“萬柳疊翠”“清碧上方”“登高遠眺”“竹海清聽”“疏林童趣”。
主入口為濱水綠廊的整體禮儀形象區,包含入口形象景墻和林蔭廣場等,將通過特色造型松、置石以及灰磚營造三山五園的獨特景觀風貌。其中灰磚砌筑的花墻參考了頤和園南湖島的花磚墻,地雕來源于頤和園頤樂殿的影壁墻圖案,構造出傳承頤和園文脈的形象入口。
慢行活動空間位于玉泉山路橋西側,河道治理的起點位置,將在有條件的南北兩側都設置浮水棧道和濱水慢行空間,降坡增綠,將岸坡和綠地整體設計。
臨近主入口的綜合活動空間設有小型平臺與坐凳,以及臨水的觀景臺,將為居民提供停留休息、親子活動等綜合活動空間,水邊平臺上還設有知魚亭,是對諧趣園知魚橋前石牌坊的傳承與再現。
在老年活動空間,設有健身設施,周邊種植竹林,形成寧靜舒適的健身空間,大樹下設置可以交際、休息的林下空間,靠近河道的一側結合場地現狀將垂直岸坡變成臺地景觀,設置濱水休憩平臺,豐富景觀體驗。
兒童活動區的游樂設施包括多人秋千、攀爬網、滑梯、沙坑等,滿足各年齡段兒童日常活動需求。
三處休憩空間發揮臨水特質
北旱河濱水綠廊還將設置三處休憩空間,分別為水谷流泉、鶯囀喬木、臨水風荷。這三處親水休憩空間跟水密切相關,將利用可拓展綠地向外延伸水面,將場地的臨水特質發揮到極致。
水谷流泉將設置高低不同的木棧道和錯落有致的疊水景觀。鶯囀喬木利用20米寬的岸坡綠化空間,將河道岸線內凹,借鑒頤和園澄碧亭遺址,呈現富有野趣且充滿中式人文特色的景觀風貌。臨水風荷將通過多功能廣場和景觀廊架逐步降低岸坡高度,再利用親水臺階提高岸坡空間的互動,亭廊的文化概念來自頤和園諧趣園中的洗秋亭,整體營造出三山五園山水田園的景觀風貌。
“此次提升改造將全方位提升北旱河區域城市形象,形成以皇家園林為中心,以山、水、路為基底,自然要素與歷史文化要素有機交織的整體格局。”海淀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山五園功德寺片區北旱河濱水綠廊景觀提升項目在整合綠地資源、提升景觀質量的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游憩功能,凸顯海淀山水園林特色,把片區變得更具歷史感、文化感,通過歷史文脈吸引游客,將生態功能、城市內涵、民眾需求融為一體,實現地區居民開窗見綠、出門見園的美好愿望。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上海:加快探索更可持續城市更新路子
按照十二屆市委五次全會部署要求,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緊緊圍繞城市總體規劃,著眼提升城市功能,堅持整體推進,做足做細工作,以“再難也要想辦法解決”的韌勁,加快探索走出更可持續的城市更新路子,推動人民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詳細】
第十五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畢業論文提名名單公示
第十五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按相關評選程序,經評審委員會的認真評選和嚴格審定,已評出畢業論文提名獎作品,現將結果予以公示,請各參賽院校和參賽師生認真核對有關信息,如有異議請于2024年9月4日前與園冶杯國際競賽【詳細】
第十五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畢業論文榮譽獎名單公示
第十五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按相關評選程序,經評審委員會的認真評選和嚴格審定,已評出畢業論文榮譽獎作品,現將結果予以公示,請各參賽院校和參賽師生認真核對有關信息,如有異議請于2024年9月4日前與園冶杯國際競賽【詳細】
出境游親子家庭最愛主題公園 奧運帶火人文景觀
暑期,出境游市場迎來旺季,游客在目的地及景區的篩選上下足了功夫,十大境外熱門景區究竟都有哪些?8月21日,深藍智庫聯合攜程發布暑期出境游數據顯示,在中國游客最青睞的十大境外熱門親子類景區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