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陜西文旅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涌現
從巍峨的秦嶺到廣袤的田野,從厚重的歷史到多彩的非遺、民俗,陜西以自然為筆、歷史為墨,精心繪就一幅幅令人心馳神往的文旅畫卷,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詩與遠方”。
蛇年春節期間,陜西各大景區游人如織、酒店民宿預訂火爆、影院劇場座無虛席、滑雪場人氣高漲……這些景象無不彰顯著陜西文旅市場的蓬勃生機與無限活力。近年來,陜西憑借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優勢,不斷豐富文旅產品和服務供給,深度挖掘文旅消費潛力,奏響文旅融合發展的時代強音。
全國首個超大型秦文化主題演藝《赳赳大秦》,春節期間場場爆滿。“《赳赳大秦》讓更多人了解秦文化的深厚底蘊,感受老秦人的奮斗精神,更深刻地了解華夏統一的波瀾壯闊。”來自山東的游客唐曉說。
“跟著演藝去旅游”成為新潮流。在“金延安”,《延安保育院》讓觀眾熱淚盈眶;在華清宮,大型實景歌舞劇《長恨歌》華麗上演;在絲路歡樂世界,《絲路之聲》講述絲路故事;在白鹿原影視城,《二虎守長安》《黑娃演義》等展現了關中民俗文化;春節期間,《西安千古情》連續3天單日上演18場,創西安大型旅游演藝單日演出場次、游客接待量歷史新高……文旅融合的陜西旅游演藝精彩講述著陜西故事,為越來越多的游客帶來更加豐富的旅游體驗,成為陜西旅游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蛇年春節是首個“非遺版”春節,古都西安以濃郁的年味和創新的文旅體驗,吸引了全國乃至全球游客的目光。當國潮之風遇上千年古都,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在古都西安精彩呈現:燈展、打鐵花、舞龍舞獅、非遺百戲,各種活動花樣百出。“我們的西安之行精彩不斷,驚喜多多。”2月4日,來自廣西的游客田賽賽說。
近年來,西安積極打造“高顏值”“文藝范兒”“沉浸式”主客共享的文旅項目,在“重體驗”“高融合”“強科技”3張文旅新場景王牌的加持下,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擦亮“千年古都·常來長安”文旅品牌。
文旅融合發展背景下,陜西文旅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涌現。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推陳出新,新演出、新互動場景提升游客體驗感;“陜北榆林過大年”活動、全國秧歌展演在榆林激情上演;銅川照金紅色小鎮、安康石泉老街等景區通過打造體驗感強、互動性強的旅游新場景,豐富“景區+”演藝、音樂、非遺等新業態。
數字賦能文旅,創新文化場景構建。在西安古城墻上,點點手機,就能獲取導覽服務信息;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戴上VR眼鏡,“地下軍團”便在眼前“復活”;在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3D場景模擬等數字技術帶游客穿越千年,與居住在統萬城的百姓“隔空對話”。陜西智慧旅游大數據平臺省、市、縣、景區四級聯動全域旅游監管體系已初步形成。
近日,陜文投云創科技參與建設的《西安市智能旅游產品推薦實現景區“以熱帶冷”》項目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數據局重點聯系示范場景”清單。“陜文投云創科技將積極推進數據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文旅服務品質,推動西安文旅數據資源的整合共享、深度挖掘、高效流通,為游客提供個性化、智能化和一站式服務。”陜文投云創科技負責人表示。
千古奇觀兵馬俑,巍峨的秦嶺,國寶朱鹮、大熊貓蜚聲中外,秦腔、皮影、剪紙等傳承千年,陜菜、茯茶等名揚四海……陜西憑借獨特的文旅資源、豐富的產品供給,以及持續上新的文旅IP,不斷提升“文化陜西”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為陜西文旅產業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活力。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廣東東莞發現南海衛城墻遺址
廣東省東莞市政府2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南海衛城墻遺址考古發掘成果及南海衛城墻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計劃。該遺址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是近年來廣東省單次發掘面積最大的考古項目【詳細】
助力穩增長擴內需 多地按下城市更新“加速鍵”
今年以來,江蘇、安徽、河南、上海、天津等多地按下城市更新“加速鍵”。專家表示,城市更新不僅是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現階段擴內需、穩投資、促消費的重要抓手,2025年各地城市更新行動將進一步加速【詳細】
“非遺+”煥新釋放文旅消費活力
當前,非遺文旅正迎來快速發展期,各地積極創新非遺展示方式【詳細】
濟南擬規定四代宅“空中花園”每戶標配一處
為進一步支持房地產發展,近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修訂后的《濟南市建筑工程容積率計算細則》征求意見。新版細則對第四代住宅的容積率計算、建筑半開敞空間等擬作出修改,推動住宅產品進一步升級迭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