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郁瑞芬:取消強制統一招牌要求
走出家門,步行15分鐘,能滿足怎樣的生活需求?買菜、用餐、維修、養老、托幼……“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郁瑞芬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服務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載體。”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郁瑞芬關注到,我國許多城市在落實相關政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去年6月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已覆蓋150個城市,建成 3946個生活圈,服務超7600萬居民。
經過深入調研,郁瑞芬發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仍有優化空間。她提到,一些城市的街頭巷尾煙火氣還不夠濃郁,部分商業設施的布局不夠合理,消費活力也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如何點燃更多“煙火氣”,讓更多人愿意走進社區消費?今年全國兩會,郁瑞芬也帶來了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建議意見。“對于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而言,社區商業布局的優化至關重要。”她提到,部分社區同類型店鋪距離較近,相互擠占生存空間。
為此,郁瑞芬建議,應從頂層設計與地方設計層面做好統籌規劃,優化評價指標,精準配置業態。在試點評價中提高社區生活店、養老服務等業態權重,引導各地根據社區特點分類建設,避免“內卷”。比如,老齡化社區應側重醫療康養,年輕社區則增加文化娛樂設施。在此基礎上,借鑒上海“一圈一策” 經驗,提升服務精準度。
“社區店鋪的線下租金較高,也是許多小微商戶的痛點。”郁瑞芬認為,應推廣“以空間換服務”模式,利用閑置資源提供低價經營場所,建立空閑房源清單,限制轉租行為,讓更多小微商戶能夠在社區扎根。同時,對國有房屋與公益出租業主給予補貼,對品牌首店入駐提供租金減免和貸款支持,降低經營成本。
此外,郁瑞芬還注意到,許多街道統一了背景色調與招牌,顯得有些死板。她建議,取消強制統一招牌政策,允許商戶在安全規范前提下自主設計,保留城市煙火氣,“各個品牌和店鋪都有自己的調性,應該讓它鮮活起來”。同時,建立商戶、居民、政府共商機制,平衡管理規范與特色。她舉例說,北京、上海已試點“一街一景”政策,街區立足自身特色與定位,實現差異化發展,商業氛圍顯著提升。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連接民生與經濟的“毛細血管”。郁瑞芬表示,應以“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導向為核心,通過優化政策、技術賦能、多元參與等,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真正打造為居民的“幸福圈”、消費的“活力圈”。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北京市以家庭園藝產業推動建設花園城市
近年來,北京市作為首善之區,持續拓展“兩山”轉化路徑,挖掘生態資源多重效益。特別是首都園林綠化部門將園藝產業與多業態融合,全面打造“花園四季”城市IP,增進市民綠色獲得感,制定家庭園藝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推進家庭園藝進商圈、進單位、進社區、進校園【詳細】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園博會籌辦工作指揮部全體會議召開
建好園博園、辦好園博會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拉高標桿、對標一流,錨定目標、壓茬推進,細化工作顆粒度,提高工作精準度,提速構建“1+13”全城園博體系,精致精微推進項目實施,高效高質抓好籌辦任務落實,全力交出“建好一座園、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高分答卷【詳細】
周嵐委員:要變城市開發商為更新運營商
她以揚州仁豐里改造案例舉例,政府、百姓、市場三方攜手共建,政府的一期工程實施的是水電氣管網改造,消防能力提升和口袋公園建設,同時也積極發動沿線的居民和商戶參與進來,帶動了46戶居民和62家商戶的自我更新【詳細】
大學生在城市煙火氣的碰撞里解答真問題
當高校思政課堂走進真實生活,社區居民、菜場攤主、快遞小哥、外賣員等群體,開始成為學生口中的“編外導師”。通過具體而微的實踐活動,大學生們交出了關于“城市為誰而建”這一重要命題的生動答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