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全面建設正當時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于2021年底正式啟動。近日,各省區市對照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文物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將各自分省份建設保護規劃提交文化和旅游部,經由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處組織專家評議,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即將進入全面建設時期。
經濟筑基,依托長江經濟帶戰略乘勢而起
2021年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成為繼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之后,第五個由中央統一部署建設的國家文化公園。長江和黃河同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共同孕育了中華文明。相比黃河,長江是中國第一長河,其支流和湖泊眾多,擁有獨特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具有更加優越的自然地理基礎和良好的經濟發展水平。
長江,不僅是自然之河、經濟之河,也是文化之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如今,長江經濟帶水環境和水生態質量正不斷改善,生態系統功能不斷增強,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在國家戰略支撐、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下,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
理念更新,以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代替一般性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國家文化公園首次出現在黨的重要文件中,與文物和文化遺產以及城鄉建設中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工作并列,并凸顯“保護”在“建好用好”這一目標中的位置。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圍繞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明確提出將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作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首要任務。國家文化公園從早期的“建設”工作為主,正式調整為“保護”工作為主。與此相匹配的是,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從方案到規劃,都增加了“保護”二字,形成《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實施方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也將參照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設立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支持項目調整為不再單獨列項,統一合并到專精特新工程。
另一個標志性的創新之處在于,以“文化遺產”代替“文物和文化資源”的相關表述。《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中關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是黨中央推動新時代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的戰略決策”等表述,一直應用于中央到地方的國家文化公園相關政策文件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中明確用“文化遺產”代替“文物和文化資源”。“文化遺產”既包括物質和非物質這樣兩類的常規認識,也特別強調農業、水利、工業、紅色、科教等遺產類型。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范圍涵蓋長江干流11省區市和2個長江經濟帶省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30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8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11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666項,國家歷史文化名城70座,在國家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工作格局中占據近半壁江山。
各地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分省份建設保護規劃中,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工作。例如,湖北省將省內世界文化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農業文化遺產、國家工業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以及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等多種形態文化遺產全部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視域中,構建“一軸兩廊三片四區”的空間格局,結合四類主體功能區和五大文化工程,打造史前文化、楚文化、三國文化、水文化、農耕文化、工商文化、革命文化等文化地標,為其他省份規劃作出表率。
同時,根據《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實施方案》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首創提出建立掛牌保護機制,在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和傳統利用四類重點功能區范圍內,遴選能夠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價值內涵的標志性點段,分類分批建立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掛牌保護名錄。貴州、重慶、云南、浙江等省市在分省份規劃中已經分別明確第一批標志性點段,上海、江蘇、青海等省區市也已經考慮具有鮮明特征的標志性點段。這項工作的啟動,將進一步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沿線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持續全面上升,也探索了新時代文化遺產保護新路。
文化賦能,全民共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明確構建“一條主軸引領、四類功能銜接、七大片區聯動”的總體布局,即打造一條從青藏高原、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美麗中國文化景觀軸線,為長江流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提供全新動能。
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中,“文旅融合”既是主體功能區,也是五大重點工程之一。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統籌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沿線地區文化和旅游資源,設計了包括文明溯源之旅、世界遺產之旅、安瀾見證之旅、紅色基因傳承之旅、自然生態之旅等10條長江主題旅游線路,塑造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整體形象。同時設計了38條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精品線路,形成了《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精品線路路書》,吸引旅游愛好者探索和發現長江文化和自然之美。
沿線省份也紛紛積極響應。安徽制定《長江文化旅游發展帶發展規劃(2023—2027年)》,著力構建“一區三圈四帶”文化旅游發展空間格局。江蘇組織遴選“長江百景”,發布“水韻江蘇”長江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推動建設揚子江世界級城市休閑旅游帶。四川舉行長江文化主題宣傳推廣活動,聯合重慶舉辦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川渝攜手續寫巴蜀文化新時代新篇章。江西在九江舉辦長江經濟帶文旅消費季暨城市旅游大會,與沿線兄弟城市在推動長江流域文旅發展上畫出更大“同心圓”。各地以建好用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為目標,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積極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通過文化賦能經濟發展,通過旅游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
未來,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應結合正在編制的“十五五”規劃,與國家、地方發展要求充分銜接,并進一步加強省際協調,重視相關文化內涵及空間上的銜接,逐步形成全社會廣泛關注、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生動局面。
(作者:任慧,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處副秘書長)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北京:到海淀公園可與機器人散步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30科技工作者之歌”文化活動在海淀公園啟幕。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科技成果,在文化活動上集中亮相。靈寶CASBOT機器人正在海淀公園內漫步【詳細】
北京市屬公園推出“科普+藝趣+文化”游園會
5月31日至6月2日,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重點推出科普游園會、藝趣游園會、文化游園會等端午特色活動,還將在國際兒童節當天舉辦文化研學、家庭書市等兒童游園活動,為市民提供雙份快樂【詳細】
哈爾濱極地公園四大亮點打造奇幻體驗
哈爾濱極地公園以“童趣極地”為主題,融合極地文化、傳統國風與童趣時光等元素,煥新升級人氣表演,重磅推出“雙節”特色活動,為市民和游客帶來繽紛假日新體驗。哈爾濱極地公園的王牌表演——世界首創極地白鯨水下表演全新升級【詳細】
深圳:打造城市里的公園與公園里的城市
一場名為“2025共建花園遛遛游園會”的活動在深圳啟動。活動首次采用線上直播形式,帶領市民“云打卡”10座最具代表性的共建花園,從社區秘境到校園綠洲,從屋頂花園到無障礙樂園,每一處都展示著共建花園的獨特魅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