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 ![]() |
|
公園綠地建設的綠色模式——示范型生態景觀的探討
日期:2008-06-11 來源:www.bltad.com 作者:楊樂 我要評論()
摘要: 對于現代公園綠地的建設而言,景觀設計不僅是為了獲得視覺審美效果,更是為升華其精神審美內涵。示范型生態景觀的出現,反映了景觀設計師對當代生存環境惡化的反思與改良愿望,并將其付諸于實踐。 文章介紹了示范型生態景觀的基本內涵,并討論了公園綠地建設中,示范型生態景觀在城市環境危機下產生的相應背景以及其生態美學基礎,列舉當代景觀設計師對示范型生態景觀的實踐,并探討這種實踐隨著城市變革所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景觀設計、示范型、生態景觀、生態美學 1.引言 由當前至本世紀50年代,中國正處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此期間將會有許多的城市面臨人地關系復雜、環境惡化、綠地景觀衰退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城市工作、居住、生活等方面的環境要求不斷提升。 無疑,城市公園綠地的建設是提升城市環境質量無可替代的重要內容。就當代城市公園綠地而言,景觀設計不僅僅是提供視覺審美效果,或者是單純為城市居民創造休憩娛樂場所,更需要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創造引入自然與新時代人文要素的景觀作品,以回應城市高速發展所帶來的人、城市、自然之間的矛盾。景觀設計在走向完善的進程中,表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時代賦予了當代景觀設計師們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從多種角度詮釋景觀,探尋適于中國城市發展的景觀表現形式。示范型生態景觀的出現,反映了當代景觀設計師對城市生存環境日益惡化的思考,是其在探索過程中,找到的一種應對中國城市發展的公園綠地建設模式。 2.示范型生態景觀產生的背景 2.1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導致示范性生態景觀的產生 相對于20世紀60年代,西方工業化國家進入了所謂的“后工業”社會,從80年代以后中國的城市也進入了向大規模第二、第三產業轉型的階段,城市中衰退的工業、商業、服務業地區開始了重建與復興,城市的規模急劇擴大和城市化程度迅速提升,這一過程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過度的資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破壞了城市及其周邊原有的環境結構。 城市環境結構的改變要求出現新的城市景觀形式,這種新的景觀形式必須能夠刺激城市生態環境結構的良性發展。許多景觀設計師試圖采用西方成熟的景觀生態規劃以回應這種要求。景觀生態規劃模式是指綜合考慮景觀的生態、社會過程以及它們之間的時空契合關系,利用景觀生態學的知識及原理經營、管理景觀,以達到既要維持景觀結構、功能和生態過程,又要滿足持續利用土地的一個重要的生態規劃途徑。[1](鄔建國,2001)這種景觀模式對于城市環境的改善、發展無疑能夠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中國的許多城市中,開始興起景觀生態規劃的熱潮,許多城市綠地被匆忙地改造,以發揮其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中國城市本身的結構、規劃目標、建設成本以及這種新型景觀形式本身的復雜性與中國城市經濟的相對滯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景觀生態學指導城市公園綠地景觀設計的實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時由于采用景觀生態規劃需要大面積的土地的參與,而中國城市中可利用土地資源的相對匱乏,也使得這種景觀設計形式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城市公園綠地的建設需要另辟蹊徑。景觀設計師開始在公園綠地規劃中嘗試引入示范型生態景觀建設的模式。 2.2示范型生態景觀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的體現 公園綠地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也就是“以人為本”。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產生更高層面的追求。傳統景觀形式所表現的文化意味及其基本的娛樂、休憩功能,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人們希望環境中所出現的景觀能夠傳遞具有當代人文氣息的城市語境,希望新的景觀形式能夠關注時代的主題,重新審視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關系,體現當代人關注、保護環境的意識。示范型生態景觀正是具備了這樣的教育意義,它利用生態技術手段向人們傳達環保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提升人們對于城市景觀的更深層次的認識。 3.示范型生態景觀的定義及特征 所謂示范型生態景觀是指在某一生態技術領域具有典型性代表作用,將藝術手法與生態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景觀創作形式。示范型生態景觀以其突出的宣傳、教育作用,將賦予了生態美學特征的景觀作為范例向人們展示生態景觀的意義,喚起人們對于生存環境的關注和保護意識,它應當具備如下特征: 3.1示范性 示范型生態景觀的主要價值不在于它能夠為周圍的城市環境帶來具有絕對意義的生態效應,而在于它具有明確的示范意義,前瞻性地向普通大眾傳達具有教育意義的生態信息。這種生態信息的傳遞是感性的、直觀的,容易為大眾所理解和接受。 3.2代表性 示范型生態景觀所應用的生態技術應該在某一領域與景觀的結合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在處理方法或處理機制上具備典型特征。如成都府南河畔的活水公園就包含了以生態水處理技術為典型特征的整套示范型景觀,通常該類型的生態景觀都會配以較為詳盡的生態技術原理與作用機制的解說標識系統。 3.3時效性 示范型生態景觀所運用的生態技術及其示范性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某一時期內具備示范型的特征,隨著物質手段的變化,科技的發展,現階段認為已經是很成熟的生態技術會隨著歷史的進程,科技的進步退出示范的舞臺。 3.4人文性 當代的生態型景觀設計不僅是科學技術手段的展示,同樣是人文性的反映。建造景觀自古以來就包含人們的對環境與社會的認識,包含人們改良自然環境的需求。當代的生態型景觀反映了一批富有責任感的景觀設計師對高速度城市化背景下,對產業轉型引起的城市環境惡化等問題的思考,希望找到回應城市環境變化的設計手段,并利用生態原理及生態技術以示范形式做出了改良城市環境的實踐性探索。 3.5具備生態美學特征 園林景觀藝術形式是園林景觀審美情趣的外化。示范型生態景觀所折射出的園林美體現了生態美學的觀點。中國生態美學的研究主要開始于1994年,實質是運用生態學原理研究美學,是生態學在美學領域中的延伸。[2](曾繁仁,2004) 具體而言,生態美是生態美學提出的核心概念,是指生態系統自身所具有的審美屬性,它不僅包括自然生態美,也包括社會生態美、精神生態美。[3](鄭紹秋,2003)當前的示范型生態景觀建設還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態美和社會生態美的領域。 4.示范型生態景觀的實踐及作用 在中國城市公園中,示范型生態景觀的實踐活動在20世紀末期逐步展開。在20世紀90年代深圳特區的“箐箐世界”中出現了以廢舊輪胎,回收易拉罐組成的景觀形式,是景觀設計師實現他們對于示范性生態景觀理解的雛形,在當時的景觀設計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此后,國內的其它地區也先后出現了不同形式的示范型生態景觀。 4.1成都活水公園 1998年,世界上第一座高揚保護水環境旗幟的主題公園-活水公園在成都建成,標志著示范型生態景觀在城市中的發展日趨成熟。 活水公園展示了錦江支流的凈化過程,設計師從兩個角度展開設計。首先建立了完善的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盡管每天只能凈化200立方的河水,但是水體凈化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溪流、池塘等都一一展示。污水的沉淀、吸附、氧化還原、微生物分解等過程,一目了然。其次是在整個系統的旁邊安置了不同形式的解說牌,以中英文對照的方式說明如何通過自然作用凈化水的過程。該設計對于吸引游人,尤其是兒童,并對其進行環保宣傳教育大有裨益。公園的整體布局呈“魚形”,由魚嘴而入,走向魚尾的整個游覽序列充分展示了健康與活力,更顯示了其生態美,以“魚水難分”的成語借喻水是生命之源。 作為全世界少數幾個在城市中心建造的水源生態處理場所,活水公園是難得的環境教育范本。它通過每一個設計元素,在帶給人們視覺審美效果的同時,激發其對于自然環境的關注與熱愛,并向人們展示了一種保護水體生態環境的示范型景觀模式。 4.2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與中心景區景觀設計方案 2003年在北京舉辦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與中心區景觀設計方案國際征集活動中,所有的應征方案中都出現了示范型生態景觀。 在以展示濕地水循環處理為主題的景觀——“通向自然的軸線”方案中的“蘆汀花溆”景區內,設計了專門的科普教育基地,向人們展示濕地凈化水的過程。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方案中,同樣也出現了具有教育意義的水循環系統,以水渡槽為主體,提升森林公園的湖水。北京園林學會設計聯合體的方案則以梯田形式,利用“中水過濾系統”,使水從濕地過濾后,排入到湖區。湖濱的小濕地,采用了“湖水自潔循環系統”。此外在方案中還設計了兩個太陽能生物污水處理系統,與生態展示廳相結合,展開生態示范教育。 由北京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與澳大利亞URS有限公司共同提交的“龍鳳呈祥”方案中,特別以“環保教育中心”為命題,設計了示范型生態景觀。環保教育中心位于湖區、濕地和森林交界處的中心位置上,通過與森林公園各個有關地點聯網的計算機系統,使得游人可以在線觀測環境因子和生態系統的運行狀況。環保中心本身則采用能源自給的建筑模式,通過雨水回收系統和自我循環的污水處理系統,以生態示范的形式展示新型的景觀建筑是如何減少對城市自來水供應的依賴。[4](北京市規劃委員會,2004) 5.示范型生態景觀發展趨勢的探究 5.1示范景觀形式的多元化發展傾向 現有的示范型生態景觀主要集中在生活污水的生態處理領域,通過模擬自然凈化水體的過程形成人工濕地景觀,或者是直接將工業或生活廢物當作材料用于建造景觀小品。前者是通過景觀藝術手法和生態學原理相結合再現自然界中的景觀模型,而后者是對社會文明產物再利用形式的探討。 可以預見,科學技術的進步將帶動示范型生態景觀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伴隨著設計師們對人類與自然環境間關系的認識不斷加深,對自然運行的生態機制的深入了解,進行更為深入地了解與探討,將在景觀作品中引入多要素、多元化的生態科學技術。相信以建設2008年綠色奧運會的契機,中國的城市公園綠地中會出現諸如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永久性能源利用相結合的生態景觀,以相應的景觀載體作為示范,顯示其應用價值及前景。 5.2示范型生態景觀對于城市建設具有倡導作用 在城市中,景觀設計不僅可以影響使用者的行為,同時對于城市建設的決策者也具備倡導作用。示范型生態景觀在愉悅大眾的同時,其宣傳、教育作用潛移默化的推動人們對于生態理念的認識和理解。實際上,示范型生態景觀就像是城市建設一方良藥,隨著時代的進步,會更加有效地倡導城市建設的決策者,使其在中國的城市建設與城市復興中遵循時代主題與發展方向。 5.3生態美學的發展將對示范型生態景觀產生直接的影響 社會的發展推動著審美意識的變化與進步,示范型生態景觀的建設離不開園林景觀藝術審美的導向。畢竟園林景觀藝術是“人化的自然與自然的人化”。 目前的示范型生態景觀中所展現的生態美學藝術是直接的、短暫的。僅表達生態系統自身的自然形態美是不夠的,景觀設計師在未來將會以更積極的態度,在考慮到城市生活的各個美學角度以及社會和文化關系的基礎上,創造示范型生態景觀深層次的社會生態美與精神生態美。 6.結論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Siglize先生2000年7月在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曾經說過:“21世紀初期影響最大的歷史性事件,除了高科技以外,就是中國的城市化”[5](李敏,2002)。示范型生態景觀的出現是中國高速城市化的必然結果,是景觀設計師尋求對現代城市公園綠地設計模式的一點突破。當然也應該認識到,示范型生態景觀在中國畢竟是一種新的景觀形式,發展還不盡成熟,設計中著重強調功能性與實用性的內容,在設計手法以及產生美學表現力上還有待完善。示范型生態景觀是高速城市化條件下應運而生的景觀類型,提出了解決了這個時代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緊張關系的一種范例,但是它不能替代其它的景觀藝術形式。示范型生態景觀在加強人們對于城市與環境認識的同時,將以其示范、教育宣傳的作用推動城市公園綠地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鄔建國,景觀生態學---格局、過程、尺度與等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曾繁仁,《當前生態美學研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文化研究網(http://www.culstudies.com),2004 [3]鄭紹秋,禪道生態美學智慧,延邊大學出版社,2003 [4]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森林公園及中心區景觀規劃設計方案集,中國建工出版社,2004 [5]李敏,《現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本文為2004年第七屆韓、中、日風景園林交流會“大尺度公園綠地系統建設的新方向和新策略”--“城市與公園綠地的發展--角色的轉換與應對的設計策略議題的發言稿。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