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工程頻道 → 行業動態 ![]() |
|
新聞分析:如何開拓建筑業用工制度新思路
日期:2008-06-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孫玉波 我要評論()
目前建筑業從業人員已達3800多萬人,其中70%以上是農民工,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三分之一,保障農民工權益一直是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中國建筑業協會近日發出的《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提出,農民工問題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中心環節。隨著今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開始實施,從主管部門到企業都需要思考對待農民工的長遠政策。報告提出,應積極開拓建筑業用工制度的新思路。 業內專家談到,歷史形成的二元化戶籍制度以及工業化過程中大量農民工進城的客觀情況,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近年來在農民工基本權益的保障上,已經取得顯著進展。《勞動合同法》在文字上未提農民工,但根據權威部門解釋是完全適用的。從長遠看,農民工將和市民工合流,“農民工”這一稱謂將成為歷史。面對這種形勢,建筑企業在發展戰略上應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徹底改變農民工是廉價勞動力的既定觀念,為迎接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未雨綢繆。 業內專家認為,同工同酬是廣義的,按照《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調整內容,農民工和市民工享有同樣的勞動權益,計有:勞動報酬權、勞動安全衛生權、社會保障權、職業技能培訓權和提請勞動爭議處理權。涉及勞動報酬權的工資拖欠問題解決后,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體制將成為解決農民工問題的中心。 從長遠來看,建筑企業應采取可靠的機制解決好農民工工資及時支付、參與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農民工夜校以及勞動爭議仲裁等涉及農民工切身利益的諸多問題。 第二,調整和改革勞動力供給使用機制,為在農民工中建立一支穩定的骨干隊伍作好充分準備。 在二元體制下,建筑業的農民工是一支不穩定的隊伍,流入城市是大潮,隨著建設中心的轉移,其流向和分布也在變化。部分農民工對現時報酬高低的關心高于對有沒有社會保障機制的關心,而農民工的流動性為其社會保障機制的建立帶來不小的困難。 業內專家談到,當前亟須要認真研究解決的是如何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高技能、高效率的勞務隊伍。在同工同酬的情況下,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才是重要的,否則就會造成勞動效率低下的被動局面。 為實現這一目標,可以考慮在政策上有所差別,擇優培養,以此對現在的農民工隊伍進行一種鞭策和激勵。重點培養的農民工不必脫離勞務層,可以在短期合同期滿后進入企業自建的勞務管理中心,在本企業的各項目部之間根據工作需要統一崗前培訓、嚴格技能考核、合理有序調配,真正做到精兵減員、適度經營、提高效益。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用工制度
已有位對此新聞感興趣的網友發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