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評論:城市建設離不開科學決策
日期:2008-06-20 來源:科學時報 作者:陳虎 我要評論()
中國城市群的快速崛起,既昭示了巨大的社會變遷,又集中體現了改革開放的成就,但城市建設中的科學決策問題亦應引起高度重視。近來中央政府為經濟安全實施的房地產調控,也不能單純看做只針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地方政府面臨這樣的新局勢,亦應對城市建設有更科學的定位。 到北方一個中等城市出差,有一件事印象深刻,幾條主街道三年來地下設施來回做了兩次,頭年剛剛修好的路,第二年刨掉重做;人行道上鋪設不久的瓷磚和種植的樹木,也是三年兩換;從去年開始,市區全面拆遷,道路四處擁堵,大有兩年就必須舊貌換新顏之勢。聽聞百姓反映,此屆市領導事業心很強,在感慨市領導魄力的同時,也作如下思考:缺乏超前科學決策,即便是良好動機下的城市建設,也給市民工作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且容易造成政府財力的損耗浪費,這部分款項如果節省下來,增加到教育、環境、科技等領域,城市的綜合效能也許發揮得更好。 黨的十七大提出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全局,而科學發展觀在具體工作中的貫徹落實,根本上要依賴科學決策。城市建設上科學決策更顯迫切,城市不僅是經濟聚集點,也是民生集中點,城市建設的科學決策程度,應是檢驗地方黨委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桿。 城市建設非科學決策主要表現有四點:一是盲目求大不量力,一些城市不考慮城市經濟基礎,盲目向發達地區學習和模仿,城市規劃以大為核心,標志建筑以大來攀比,形成大而不濟的后果;二是求新求快缺銜接,一些城市的老城區改造,成了老城區只拆不改,剛建幾年的樓,因有新規劃,拆除重建,短期改變城市面貌之念太迫切,缺乏新老建筑的合理銜接,建設新城市損失大、成本高;三是不注重統籌兼顧,城市建設不單單是建馬路、公園、廣場、商場,學校、科技、文化、綠化場所建設等也是重要內容,保留和延續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的獨特品位同樣是城市建設的應有內涵;四是論證不足靠拍板,盡管已廣泛開始聽取專家意見,但因沒有強制力,“只聽不取”或者走過場的現象在個別地方仍然存在。 解決上述問題,有賴于形成系統配合、上下協調、有效考評、全面監督、合理制衡的機制,有賴于自上而下堅決貫徹科學發展觀。第一,在城市建設工作業績考評上,淡化簡單的GDP考核模式,把量力、可持續、協調、漸進作為核心要領,把因地制宜強化功能作為布局骨架,把商業設施和科技教育衛生等公共建筑作為并重的落實要素,把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和城市綠色環境作為基礎內容,把城鄉一體發展帶動就業和產業升級作為統籌目標,形成科學決策的內涵約束。第二,強化城市建設的論證環節工作,專家委員會應發揮更大作用,在人大和政協相關專業委員會基礎上,可否形成聯席制度,并吸收更多非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之外的專家參與,同時也要通過公開預案的方式,廣泛征求意見,便于更精細化地制定完善規劃和出臺相應政策。 今年是中國經濟比較困難的一年,對城市建設同樣會產生很大影響,強化城市建設的科學決策,在財力緊縮情況下,讓城市建設內涵和質量不減,是我們不能回避和必須解決好的大問題。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城市建設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