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 → 植物動態 ![]() |
|
讓杜鵑走進奧運賽場——王南方創業的成功之路
日期:2008-06-20 來源:經濟新聞 作者:李人慶 蔡超然 我要評論()
王南方,1967年生,興國縣瀲江鎮澄塘村農民、縣南方花卉發展有限公司經理。他是我省最早進行杜鵑花人工培育,并以合作社的形式,聯合農民種花致富的人。在他和大家的努力下,興國成為我省最大的杜鵑花生產基地。而最讓王南方高興的是,自己種植的杜鵑花成為北京奧運會的場館裝飾花。 成功之路 高中畢業的王南方干過許多行當,擺地攤,賣文具,做印刷。2003年,他種起了杜鵑花,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王南方在福建等地考察,杜鵑花的市場優勢讓他怦然心動:生產周期短、循環快,一次性投資可長期受益,每畝投入不上1萬元,兩年后卻可實現每畝純收入兩萬元。興國的交通比沿海地區更便利,氣候更適宜,而且土地租金和工人工資還要低許多。當年,他投資20多萬元在高興鎮租地 22畝,建起了全縣第一個比利時杜鵑花基地。技術是第一 關,王南方不但自己參加花卉園林專業學習,還邀請省農大和福建專家對花農進行花卉知識培訓,并從北京請來兩位比利時的花卉專家進行技術指導。這些專家解決了花卉栽培的技術難題,防治了“炭疽熱”、“紅蜘蛛蟲災”等花病,改良了杜鵑花的品種,使杜鵑花具有“可人為調控,隨時開花,花型大,造型美觀”等優點。他的杜鵑花一上市便銷售一空,產品供不應求。 短短數年,王南方的花卉基地發展到1600多畝,員工86人,并牽頭成立了花卉協會,將分散的花農組織起來,形成了“協會+ 農戶”的致富聯合體。王南方在網上建立了專門的花卉網站,外銷市場也從最初的福建拓展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目前,該縣涌現出1800戶農民從事杜鵑花產業,種植面積5000畝,已成為江西最大的杜鵑花生產基地。 2007年初,為使老區花卉在北京奧運會上亮相,王南方先后5次,帶上近千盆小葉鐵紅、楊梅紅等8個品種進軍北京。有關人員被他的執著和熱情所感動,又因物美價廉,最終選擇了興國杜鵑花,一舉拿下200萬盆奧運杜鵑花訂單。 啟示錄 興國縣杜鵑花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再到一路闖關進入奧運會場館。王南方的成功讓人明白,創業不僅需要超人的膽識,更要有強烈的市場意識,敢于做大做強,敢于向市場推銷自己。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