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 ![]() |
|
視覺景觀研究的發展方向
景觀本質上是視覺上的且遠非僅僅視覺上的。從90年代以前來看,國際范圍內景觀分析評價理論始終是風景園林理論的核心部分。從研究歷史來看,在60年代才開始系統的考慮美學資源,這主要是因為在環境保護立法中要求保護環境質量,而美學方面就是其中之一,還有為了保護風景資源或為了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對高質量風景地區(比如國家公園和城市保護區)進行認定;(2)將一些雖然風景質量比較差,但是仍具發掘潛力的地區開發出來;(3)為一些大型的開發項目進行風景狀況分析,以便工程能夠與周圍環境融洽;真正對景觀視覺俄的科學研究卻起源于60年代末的景觀評價。70年代是評價方法形成期,景觀評價的技術和方法迅速發展起來并在環境影響評價、資源規劃和城市設計等領域大量應用;80年代,研究者開始回頭檢查該領域如山的文獻,并最終確認幾種風景評價的途徑以及嘗試將各種途徑相互結合以形成景觀美學的綜合理論;到了90s,景觀評價中的美學,特別是風景美或視覺質量,在行政項目中被最終確定并形成體系。其中在有三次重大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展示,我們可從會議的名稱和主題得到在視覺景觀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當前研究的主要方向,見表格1.1。 表1-1視覺資源,視覺質量,景觀美學:1979-1999-2005
1979年,先行者們對景觀的視覺領域進行了總結,然而在以后的二十年內逐漸失去了興趣,1999年覺得必要重新發現視覺的價值,這是召開可針對景觀視覺問題得會議,到了2005年原本嚴格按照視覺的主題召開的會議逐漸演化到美學和社會價值方向并朝著這多方面綜合方向發展。 這時候,無數景觀設計師在林業、農業、軍隊、運輸以及其它擁有對土地管轄或服務的部門任職。這些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設計部門來管理公有視覺資源來緩和公眾對環境變化的矛盾。這些設計師對維護國土整體視覺資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甚至改變這整個管理部門的發展方向。如美國、加拿大等地區的林業采伐,需要經過視覺評價和設計后方可采伐。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