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劃設計頻道 → 規劃設計動態 ![]() |
|
大連城市建設規劃及展望
日期:2008-11-10 來源:大連日報 作者:李響 我要評論()
大連市規劃建設歷史 建國后大連主要經歷了三次重要規劃,其中“80規劃”和“90規劃”是改革開放后引導大連城市建設的主綱領,也是這兩次規劃奠定了大連市飛速發展的良好基礎。 2001年大連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環境“全球500佳”的城市,2005年被評選為公眾最向往的城市,《2005中國城市宜居指數報告》排全國宜居城市的首位,多次以獨特魅力展現了它在全國城市建設當中的領先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大連城市建設的主要成就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加強北部山區建設,增進腹地聯系;大力發展新城,緩解中心城區壓力 由于自然和歷史等多方面因素,大連市北部所轄的三個縣級市經濟水平相對比較落后,城市化發展緩慢。近年來,大連在發展市區建設的同時,積極為北三市建設規劃投入,莊河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 G DP連年遞增,旅順口區、金州區的發展蒸蒸日上,招商引資成果喜人,同時新城區的建設大力緩解了歷史遺留的人口分布不均衡問題。為帶動大連市整體騰飛打下了良好基礎。 2.城市景觀層次化,綠化功能多樣化 在俄羅斯規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廣場和草坪可以說是大連的兩張名片。大連市巧妙地利用了原先坐落于城區的工業廠區和垃圾填埋場搬遷后的空地,吸引投資,并將大量稅收再投入城市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從大范圍的廣場到隨處可見的街頭花園,從用公園串起來的城市主線到勾勒了大連偉岸海岸線的濱海路,這座建設在花園中的城市讓市民、讓游客真正享受到了景觀綠化的益處,讓投資者、讓參觀者最充分地感受到了城市建設的大手筆。 3.保持城市肌理,保護歷史建筑 歐洲城市的道路大多為兩車道,主干道為廣場放射狀,路網的線密度很高。日本城市延續了中國古代城市立坊制的建設特征,路網網格狀。大連在原始城市形態上是兩種特點同時具備的,很多地方至今可以看到人性化的步行街區。同樣,大連也遺留了眾多具有俄國和日本風格的歷史建筑。作為見證城市歷史、豐富城市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政府對城區內的歷史建筑進行了大量的修繕改造。 4.控制城市用地蔓延,高效利用市區資源 目前,國內很多大城市的快速發展難以用超前規劃來預測,如首都北京形成的半圓形的城市攤大餅發展模式,上海寸土寸金的中心城空城化的現象,所有這些都造成了上下班時間城市中心區和城郊居住區交通的擁堵和中心城高質量基礎設施的浪費。大連市很好地控制了城區用地蔓延,使市內四區和市外城區協調發展。控制中心城區用地性質的轉變、保留各區居住比例的協調等一系列措施都使得大連城市建設健康有序,良好的交通狀況是最好的證明。 5.大力開發長興島,為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尋求跳板 除上述四點,近年來大連市規劃的最大舉措就是大力開發長興島。在政策和建設齊頭并進的短短3年,長興島由一個不知名的小島變得炙手可熱,島上如火如荼興建的廠房和碼頭,成倍上漲的地價和房價,都表明了大連市爭做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信心和能力。大連市建設規劃展望與建議 大連地理位置的優越,以及本區域的經濟、政治、科技環境等諸多因素為大連成為國際名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大連的國際名城建設將會為自己乃至區域吸引更多的經濟、科技、人力等方面的資源,從而使城市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同時帶動整個東北地區的全方位發展。在此,對大連市打造東北亞國際名城提出以下建議: 1.繼續以提高城市建設品位、提高城市文化內涵為突破口,通過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和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吸引外資;通過繼續辦好國際服裝節、國際馬拉松賽跑等大型國際活動,承攬大型國際會議、展覽等多種方式,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城市知名度。 2.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按照“三、二、一”的產業優先發展順序,大力發展商貿、旅游、金融、信息、會展和知識等新型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使高新技術產業所占份額逐步提高,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提高城市的競爭能力。 3.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加入世界經濟大循環,把大連建成為商貿、航運、金融、旅游、信息等在環渤海地區和東北亞地區具有影響力和輻射中心作用的國際城市;通過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把大連建成信息通訊產業發達、高新技術產業占主導的知識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型城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建設方針,把大連建成基礎設施先進、城市功能健全、生態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的園林式、智能化、生態型城市。(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環境學院)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城市規劃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