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城市風采 → 國家園林縣城 ![]() |
|
國家園林縣城系列之:北方綠城 峻秀壺關
日期:2008-11-10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 我要評論()
壺關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東南端,是一個邊山老區和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版圖面積1013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390個行政村,總人口29.2萬人。縣城距長治市13公里,是長治市的東大門。 壺關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從漢高祖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開始置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壺關縣自然條件復雜,經濟資源比較豐富,境內奇峰秀谷、山林茂密、飛流瀑布、瓜果飄香,既有雄渾粗獷的北國風光,又有嫵媚多姿的江南秀色。古詞有云:“莫道江南景色好,峻秀未必若壺關”。 壺關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唐代真澤宮、金代三峻廟、王莽峽的仙人橋、明代白云寺聞名中外;抗大一分校舊址、朱德總司令舊居、窯洞保衛戰遺址等紅色旅游基地頗具教育意義;特別是位于境內東南部的太行峽谷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珠聯璧合,別具風韻。 近年來,壺關縣委、縣政府確立了“工業崛起、農民增收、旅游開發、城鎮建設、民生改善、社會穩定”六大工作重點,響亮地提出了“打造中國北方綠城、創建全國文明衛生縣城、爭創國家園林縣城、爭當全省環保模范縣城、建設長治市區后花園”的城建目標。在集中狠抓經濟建設的同時,堅持把園林縣城創建工作與優化發展環境、樹立對外形象結合起來,實現了園林縣城建設與創建文明衛生縣城的同進步、雙豐收。2000年以來,連續五年榮獲“省級衛生縣城”稱號,2005年,分別被全國愛衛會和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和“山西省文明縣城”。2007年4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西省園林縣城”。2008年2月,壺關縣被原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把創園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 多年來,由于經濟基礎薄弱,資金投入不足,壺關縣城綠化建設十分緩慢,直接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組成以后,一致感到,建設滯后,最根本的是衛生滯后、綠化滯后、文明滯后。只有首先從綠化工作抓起,才能帶動城市建設,改善形象,促進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講,抓綠化就是抓發展,就是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就是構建和諧社會。基于這樣的認識,壺關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爭創國家園林縣城,打造中國北方綠城等一系列目標和規劃,把創建工作擺到了重要位置,在全縣掀起了人人植綠、人人護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的創建工作熱潮。 一是健全創建機構。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創建國家園林縣城指揮部,總指揮由縣委書記關小平擔任,第一副總指揮由縣長馬朝中擔任,常務副總指揮由縣委副書記、縣紀檢委書記李鋒擔任,副指揮由縣四套班子相關領導擔任。 二是落實創建責任。結合壺關實際,該縣制定出臺了《壺關縣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實施方案》,把創建的各項工作任務具體分解到各個職能部門頭上,增強全縣上下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的意識,確保了創建工作的健康順利推進。 三是加強創建力量。根據創建工作需要,調整充實了縣綠化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成立了園林綠化管理處,為加大創建力度,園林綠化管理處主任由龍泉鎮人大主任兼任。同時,成立了城建監察大隊和綠化辦公室,及時查處了毀壞林木、綠地的案件,起到了打擊犯罪、教育群眾的作用。 形成科學完善的綠化系統 壺關縣始終強調規劃的“龍頭”地位,著力抓好建設和管護,結合全縣實際,以《壺關縣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聘請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家,組織編制了《壺關縣縣城綠地系統規劃》,使綠地建設更加規范合理。全部綠地建成后,任何一處居民步行5分鐘均可到達一處綠地、廣場或游園。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