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陜西政協委員建議西安申請主辦2036年奧運會
日期:2009-01-1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我要評論()
陜西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還未正式拉開帷幕,不少省政協委員已開始提交提案,積極建言獻策,為推動全省發展獻計出力。今年政協會上,他們關注的話題有哪些,記者帶您先一睹為快。 城中村改造--“村民變市民”教育應加強 家庭收入來源單一,大部分人吃老本;公共設施貧乏,居住環境復雜、居民生活空虛……目前,城中村改造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村民、農民身份轉變為居民,在城鄉融合中卻出現了一系列不和諧現象。對此,省政協委員田耕憂心忡忡,他認為,村民變市民,不僅是一種身份符號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其社會價值的徹底轉變。 田耕1月11日提交提案建議,建立完善統一的社會保障和戶籍制度的同時,另一方面應加強“村民變市民”的教育,加強對村民城市生活知識、主流文化價值觀等的熏陶,對他們加強職業教育,提高就業能力,使這些從村民驟變為居民的人群實現穩定和諧轉變。 西安發展--建議西安2036年“申奧” 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讓政協委員周引榮對西安申辦奧運會充滿憧憬。她建議西安申請主辦2036年奧運會。周引榮認為,相隔30多年后,再次申辦奧運會在時間上是可能的。“隔時間太長不好,太短了來不及準備,最好是在2036年舉辦,還可以紀念‘西安事變’一百周年!” “申辦奧運會是手段,促進西安各方面的工作、帶動西安大發展才是目的。”周引榮表示,西安身處內陸中心,比較閉塞,需要尋求壓力,爭取30年后大改變。西安市要主辦奧運會,就要做好各方面準備,制訂行業發展和整體規劃,在環保、交通、治安、衛生、教育、綠化、會展、旅游、商業等方面有較大改觀, 文化發展--考古挖掘文物應及時移交博物館 “文物長期滯留在考古機構,嚴重制約了我省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省政協委員吳永琪在提案中指出,目前博物館文物來源,包括考古出土文物的移交、社會捐贈、館際交換、收購等方式,其中考古出土文物的移交是新增文物主要渠道。然而,承擔考古發掘工作的考古研究機構,長期以來不能及時移交新出土文物,造成國有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的主渠道不暢,大量有珍貴歷史價值的出土文物積壓在考古研究機構庫房內。 他建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實施條例》《陜西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敦促考古研究機構對已發掘的文物,除留少量科研標本外,在6個月內向政府指定的國有博物館移交。政府部門應規定從考古發掘結束到提交考古發掘報告的期限,促使文物及時移交并發揮其應有作用。 城市交通--構筑綠色交通別忘了自行車 “機動、高效、綠色、健康,構建綠色交通體系,自行車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省政協委員孫守增建議,城市道路設計時,要做好自行車專用車道的設計和施工,尤其城市立交設計,一定要考慮自行車交通,消除城市交通中的自行車交通死結。他建議,做好自行車交通和公共交通的銜接設計,在公共交通停車站點和港灣,特別是正在施工的地鐵站點,必須設計自行車停車點,保證自行車和公共交通換乘的方便性。 空中絲綢之路--西安應建自己的機場 省政協委員周引榮提交提案認為,西安市應建自己的大型機場。她建議選在戶縣東部,因為此處地形開闊平坦,離市區又近,是大片農田,南距秦嶺山地有十幾公里,北離渭河二十公里,正好修建大型機場。建成后開辟直通歐洲和西亞的航線,成為“空中絲綢之路”,對提高西安市的國際地位,發展西安市的旅游業、文化業、科技業、經貿業、交通業等都有好處。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