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热在线观看,韩日一级片,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在线观看免费一区_青青草欧美_国产午夜精品无码理论片_亚洲成人精品免费_夜夜草专业av导航_免费碰碰视频在线观看

清西陵[河北廊坊]
[日期:2009-04-07]  來源:中國旅游網  作者:   發表評論(0)打印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距北京125公里。是清朝四個皇帝陵、三個皇后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園寢的陵墓群。西陵的陵園建筑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間,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是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種最齊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國兩千年來陵寢建筑藝術最杰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頃的保護范圍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爺、公主、阿哥園寢,共14座陵寢和兩座附屬建筑(永寺福、行宮)。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嬪、2位王爺、6位阿哥,共計78人。

  陵區內矗立著千余間宮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規制明顯地體現著封建社會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這些古建筑環抱于蒼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競相崢嶸。還有五色祥云縈繞的永寧山,綿綿屏立于陵寢之后。八功遙溯靈源的易水河緩緩流淌于大紅門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規模宏大,頗具氣勢。

  其中規模最大的雍正泰陵,居于陵區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東西兩側。泰陵的神道,由三層巨磚鋪成,兩邊蒼松翠柏,從南往北分布著40多項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進入陵區的一座聯拱式五孔橋,橋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莊重、美觀,色彩調和。這三座石坊,都是五間、六柱、十一樓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禽獸等圖形,形態生動,被視為西陵建筑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嘉慶的陵稱昌陵。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規模與泰陵不相上下。嘉慶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傳位給他時并為他在泰陵南一公里的地方,選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鋪的是很貴重的黃色花斑石 ,石板上還帶有紫色花紋,光滑耀眼,好像是滿堂寶石。大柱包金飾云龍,金碧輝煌。工藝精巧的道光陵稱慕陵。慕陵的特點是規模小,沒有方城、明樓、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堅固,則超過泰、昌二陵。整個圍墻,磨磚對縫,干擺灌漿,墻身平齊結實。隆恩殿的建筑工藝精巧,大殿全用金絲楠,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開殿門,楠木香氣撲鼻而來。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內有龍,而且檁枋、雀替,也雕上游龍和蟠龍。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云吐霧。崇陵是光緒的陵墓,在泰陵東5公里,是我國現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整個陵區樹木茂盛,景色宜人。皇帝居住過的行宮古建筑可接待游人食宿。

  大自然把陵區周圍山川河流也都賦予了一種特殊的靈氣,清朝末年泰寧鎮總兵陳增榮在筆書余暇,雅愛山川秀麗,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荊關紫氣”、“拒馬奔濤”、“云蒙疊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鐘”、“福山捧日”、“華蓋煙嵐”、“易水寒流”。正是由于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襯托出了“萬年龍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離開父祖,獨辟蹊徑,在易州境內首辟西陵,以圖大清江山萬代、歲遠天長。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于泰陵地宮。后來,為使東陵和西陵香火永續,乾隆皇帝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以后的皇帝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于清東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東陵界內的勝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與祖父康熙為伴,其子嘉慶在泰陵旁邊建了昌陵與祖父雍正相守。遵照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寢原建于東陵寶華峪,在歷經七年建陵大工完竣并葬入孝穆皇后以后,發現地宮內滲水不斷,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內選擇了一塊高平之地,將寶華峪陵寢建筑拆除,到西陵營建陵墓。在隔咸豐、同治兩代皇帝后,光緒也將墳墓建在了西陵。

  如果說西陵的輿地山川均為天造地設自然成趣,那么,從建泰陵到崇陵竣工歷時185年之后,又形成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巧妙結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觀在陵寢建筑中得到充分體現。正如孫鼎烈在《永寧山扈從紀程》中所說的那樣:“山勢自太行來,巍峨聳拔、脈秀力豐,峻嶺崇崗,遠拱于外,靈巖翠岫,環衛其間,迄下山崗無數,如手之有指,每兩崗間平坦開拓處,諸陵在焉,花之瓣.筍之籜,層層包護”,“龍蟠鳳翥,源遠流長,左右回環,前后拱衛,實如金城玉筍”。

  

    古松林
  清西陵除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的古建筑外,另一奇觀就是郁郁蔥蔥的古松林。茫茫翠海,清翠欲滴,號稱華北之最,游客到此入林探幽,別有情趣。清代皇室特別重視陵區的綠化美化,陵寢落成之后,廣植林木,海栽行種,隨山起伏,順道蜿蜒,亭殿橋坊,盡在萬綠叢中,風來松濤輕響,百鳥跳枝鳴唱,如詩如畫,美不勝收。據清宮陵寢界樁圖展現,清西陵范圍之大,東起梁格莊,西至紫荊關,南臨大雁橋,北達奇峰嶺,面積800平方千米,這片廣袤的山山水水是一個蓊郁蔥蘢的世界。有資料記載,清雍正至道光年間,共栽移成年松樹20多萬株,僅道光八年﹙1828﹚就為陵區植樹撥銀11000余兩。此后連年添栽補種,不計其數。由于兵災戰事,人為砍伐,至今只保留古松兩萬余株,平均樹齡500年上下,有的已達千歲。陵寢的樹林由特定官員專管 ,對栽種質量要求極嚴 株株成活,不許枯干。對成活林木由專門的機構保護管理。西陵內務府設立樹戶 ,負責澆水、除蟲、防火、防盜事項。同時,還有守山看樹的海巡人員,日夜查訪,不得怠慢,如果有失,根據情節,處罰有關人員, 對失職官員降用或革職。按當時規定,百姓不得涉足陵區,違者殺頭,但對往陵區移運松樹的役工百姓破例。他們進入陵區后放寬皇規,人不下跪,馬不解鈴,暢行無阻。皇帝念移運松林的役工有功撥銀獎賞,還傳旨“上老荒”更名為“上老芳”把上老芳村的男女老少封為臣民 ,頒布圣旨并鐫刻在石壁上。移來的松樹,重栽時深挖樹坑,每個坑內倒一斗黃米作為肥料,整個陵區栽樹所用的黃米能堆成一座小山。綠化陵區的另一樹源 ,是自己采集樹種培育樹秧 ,據嘉慶十六年(1811)陵寢事物記載:“辦樹之例,先辦樹秧,須得培養三年,方能移種……現在海樹地面,溝峪處所均有歷年樹戶所交樹種培養的樹秧,頗為壯觀茂盛”。

    崇陵
  祟陵是中國最后一座帝王陵寢,始建于1909年(宣統元年),完工于1915年。內葬德宗光緒皇帝和孝定景皇后赫那拉氏。該陵采用了先進的建筑技術,隆恩殿構架用質地堅硬的銅藻、鐵藻木建成,有銅梁鐵柱之稱;特別是殿內四根金柱采用瀝粉貼金的盤龍裝飾,為清帝陵的獨到之處;檐下增設了通風孔;殿外四周散水既寬又陡;明樓和三座門前分別挖砌了御帶河,地宮內鑿有14個水眼與龍須溝相通,為地宮排水之用;隆恩殿本身月臺三面無石欄;陵前建木石混合牌坊。崇陵雖建于清末民初,建筑規制仍壯觀宏偉,在眾多的建筑物中,地宮工程最為浩大,祟陵地宮如同其他帝陵地宮一樣,為拱券式石結構建筑,整個地宮有隧道1條,石門4道,券9道(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門洞券3座),金井l眼,龍須溝2條,漏眼14個,墓道全長63.19米,面積349.95平方米,空間2170.61立方米。地宮內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個,是地宮的主體建筑,高大寬敞,券頂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結構。地宮內有寶床,皇帝、皇后的棺停放在寶床之上。四道石門是地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八扇石門上浮雕著菩薩立像。祟陵地宮于1938年被盜,1980年發掘清理并對外開放。

    石牌坊
  牌坊又名牌樓,是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建筑物,用以表示儀注,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清西陵共有七架石牌坊,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泰陵大紅門外的三架石牌坊,這三架石牌坊既屬于泰陵,又是整個清西陵威嚴肅穆的象征。在我國明清兩代其他的帝王陵墓之前,也建有石牌坊,比如明十三陵、清東陵、沈陽的福陵和昭陵,但都為一架,西陵卻有三架,一架居中朝南,兩架稍后分列東西,和北面的大紅門構成一個寬敞的四合院的格局,這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堪稱國粹,是中華民族古代建筑的瑰寶。三架石牌坊均為五間六柱十一樓的形式,寬31.85米,高12.75米,為石結構的建筑,卻采用的木結構的手法,構件相連之處全部為卯榫對接,不加鐵活,并仿照木構建筑雕刻樓脊、瓦壟、勾滴、斗拱、額枋、雀替等,牌坊的每座樓頂都為清代建筑的最高等級--廡殿頂式,顯示著皇家陵墓的崇高和牌坊自身的地位。更令人驚嘆的是如此巨大的石牌坊只是由六十六塊巨石雕砌而成的,以寓意“六六大順”。石牌坊巨大的石基座由兩塊巨石構成,石基座中間鑿有石槽,將六根柱子的柱身與巨大的夾桿石牢牢地穩固在一起。石牌坊的石構件重達幾噸至十幾噸不等,在清代,沒有現代化的起重設備,卻能建造如此規模的石建筑,雖歷經二百七十年的風霜雨雪,烈日嚴寒和多次地震的沖擊,仍巍然屹立,不能不讓人對我國古代建筑師的聰明才智表示由衷的敬佩。三座牌坊的各個部位,雕刻著不同類型的形體紋飾,各個畫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動,雕技細膩,玲瓏剔透。然而在滿目絢爛之中,正中一間牌樓坊心卻是空白無紋,光滑滑的一塊平板,十分引人注目。為何留此空白?無文字記載,可能是讓后人對長眠在此的大清帝國的皇帝們做出評價之用。漢武帝登泰山玉皇頂立“無字碑”,想是亦然。

    昌陵
  位于泰陵西1公里,修建于1796年-1803年(嘉慶元年到八年),內葬仁宗嘉慶皇帝和孝淑睿皇后。昌陵的建筑規模與規制和泰陵基本相同,唯隆恩殿地面獨具特色。昌陵隆恩殿地面鋪墁采用的是珍貴的紫花石(天然花斑石),每塊62厘米見方,磨光燙蠟,不滑不澀,磚縫如線,平亮如砥,石面呈黃色,綴以天然形成的紫色花紋圖案,其狀如筍、似春蠶、若芙蓉、像絨球,在陽光照耀下,似滿堂寶石鋪地。另外,朝房、圣德神功碑樓、隆恩門、隆恩殿、配殿、明樓、寶城、寶頂等較泰陵更為宏大。嘉慶名颙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公元1796-1820年),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傳位給嘉慶,并為他選好了陵址。昌陵建筑形式與泰陵大同小異,規模不相上下,從前面的神道到后面的寶頂,一切俱全。其寶頂比泰陵的還要高大。昌陵隆恩殿,大柱包金飾云龍,金碧交輝,地面采用名貴的花斑石砌墁,黃色的方石板上,布滿天然雅致的紫色花紋,光彩眩目,如滿堂寶石,熠熠生輝。嘉慶8年(公元1803年)昌陵竣工后,先葬進孝淑睿皇后。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3月,才葬進嘉慶皇帝,至此將地官封閉。嘉慶帝的另一個皇后--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死后.因地宮封閉不能再開,便將她葬于昌陵西南1.5公里的昌西陵。昌陵西南一公里處,還建造了昌妃陵,葬有嘉慶皇帝的恭順蠱貴妃7個妃子。

    泰陵
    泰陵距易縣15公里,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頃,內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主體建筑自最南端的火焰牌樓開始,過一座五孔石拱橋,便開始了西陵最長的神路——2.5公里長的泰陵神路,沿神路往北至寶頂,依次排列著石牌坊、大紅門、具服殿、大碑樓、七孔橋、望柱、石像生、龍風門、三路三孔橋、小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東西班房、隆恩門、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門、二柱門、方城、明樓、寶頂等建筑。石牌坊坐落在大紅門前的三架巍峨高大的石牌坊,為西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三架石牌坊坐落在大紅門前的寬闊的廣場上,一架面南、兩架各朝東西,成品字形排列,與北面的大紅門形成一個寬敞的四合院,每架石牌坊高12.75米,寬31.85米,五間六柱十一樓造型,雖為青白石料的仿木結構,但卻未用鐵活,全部采用卯榨對接形式,樓頂雕有樓脊、獸吻、瓦壟、勾滴、斗拱、額枋等。坊身高浮雕的龍、鳳、獅、麒麟和淺浮雕的花草、龍鳳等圖案相結合,使整個廣場生機盎然。三架石牌坊在中國歷代帝王陵墓中尚屬孤品。

    行宮
  梁格莊行宮,始建于乾隆十三年三月(1748年),完工于同年八月,是乾隆皇帝專為拜謁其父雍正的泰陵而建的。與其同時還建有房山的黃新 莊行宮、涿州的豐壁店行宮、淶水的秋瀾行宮。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三座 行宮已蕩然無存,而梁格莊行宮卻比較完好地保留下來。 梁格莊行宮,坐落于梁格莊村西,與御用喇嘛廟永福寺毗鄰。南面有 座小山叫龜山,北易水河沿山腳潺潺流過,山清水秀,風景宜人。行宮門內,是一組布局合理、排列有序的灰布瓦建筑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屹立在中軸線上的一座雕梁畫棟的垂花門和長長的彩繪走廊。垂花門內,有一座八角形噴泉魚池,池中置假山。冬季,泉水結冰,假山變成為奇形怪狀的玉石;春、夏、秋三季,水清見底,池邊觀魚,別有情趣。魚池北面坐落著一處前辟走廊、后附抱廈的大殿,是皇帝駐蹕后處理朝政的地方。大殿后有皇帝安歇的寢殿,兩側有后照殿、三卷殿等后、妃居住之地,還有值房、膳房、穿堂殿、鑾輿庫和御林軍居住的房屋。行宮院內最后一座建筑是人工堆砌的假山,山上遍植花草樹木,亭石樓榭(現僅存遺址),類似一座小御花園。

    永福寺
  永福寺,俗稱喇嘛廟,是清朝皇帝御用寺廟,它位于梁各莊行宮西側。泰陵建成后,雍正皇帝、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先后安葬于地宮,每年帝、后妃忌辰,都要有喇嘛在泰陵西配殿誦經,為帝后超度亡靈,所以,乾隆皇帝特意在西陵境內建造了永福寺,設置喇嘛僧侶二十多人,專事皇陵祭祀活動。永福寺始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春天,落成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秋天。整座寺廟根據山勢的自然疊落形勢修建而成,宏偉壯觀。清西陵永福寺像一位歷史老人,經歷了清王朝的興盛衰亡,經歷了民國戰亂的刀光劍影,經歷了外國侵略者的掠奪踐踏的炮火烽煙。盡管它歷盡滄桑,滿目荒涼,但它的原貌,它的建筑,還是保留了下來,成為清陵中惟一幸存的皇家祭祀御用寺廟。1988年以來,國家撥專款對永福寺進行了全面修繕,把永福寺裝扮得雕梁畫棟,金裝繡裹,神采奕奕,再現昔日輝煌。使人遺憾的是,在崇樓巍殿之中,未保留下一尊佛像。歷史上,永福寺殿內計供奉48尊泥塑佛像,還有若干銅胎佛像,實為福寺香林,佛教圣地。

    端王園寢
  在清西陵境內,有兩座王爺園寢——端親王和懷親王園寢。端親王名弘暉,雍正第一子,其母是烏拉那拉氏孝敬憲皇后。弘暉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二十六日,死時年僅八歲。懷親王名福惠,雍正第八子,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初九日生,其母是側妃年氏敦肅皇貴妃,終年亦八歲。高宗乾隆皇帝將二個皇兄皇弟同時追封為親王。端親王園寢坐落在崇陵附近的張各莊,懷親王園寢坐落在太平峪境內的王各莊。二位親王均于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初七安葬。端親王和懷親王珠園寢建筑有:琉璃花門一座,正中享殿一座,前有大門,門外設守護班房和東西廂房各三間。圍墻周長169.6米,高3.3米。據《易州志》載,端親王與懷親王園寢大門外還有下馬樁、平橋、營房等建筑。端親王與懷親王均為火葬,即火化后將骨灰裝于瓷罐埋之,地面不建寶頂。雖然這兩座王爺園寢歷經二百六十余年的風雨剝蝕,但從現狀來看,仍保存了昔日的風貌。

    慕陵
  清西陵的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墓,這位一生與鴉片緊密相連的皇帝,其安息的陵墓也獨特別致,與眾不同。遵照乾隆皇帝的埋葬法則,道光皇帝應該葬在東陵。他登基伊始,也曾花費七年時間在東陵寶華峪建陵,不料僅隔 一年便發現地宮滲水。關于這一過程,還傳有一段故事。道光盛怒之下,將這座陵墓全部拆除,另選吉地于西陵建陵。為了追求理想的吉地,道光不惜巨資拆東建西,甚至不惜背負"違背祖制"的名聲。慕陵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到十六年(1836年)。是由寵極一時的大臣穆彰阿主持建造的。慕陵在選址時吸取東陵寶華峪陵寢滲水的教訓, 選擇了高平之地龍泉峪,并根據 "總以地臻全美為重, 不在宮殿壯麗, 以侈觀瞻" 的宗旨, 鑒于地勢的限制, 道光對慕陵的建筑規制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 慕陵雖然外觀上保持了 "節儉"之意,但其材質結構卻異常精美。 慕陵還是一座木雕藝術的殿堂,以精湛的楠木雕龍聞名。慕陵以精致小巧的建筑模式、清麗淡雅的建筑風格、工藝卓絕的楠木雕龍成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楠木燙蠟后褐然的色澤,灰黃交融的墻垣,配以藍天白云,綠樹金頂,典雅肅穆,清碧絕塵,自有一番幽遠神秘、古樸超然的氣度。

    清西陵位于易縣梁各莊西,在北京的西南方向,離北京140公里,是一片丘陵地,周圍群巒疊嶂,樹茂林密,風景極佳。東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偉的紫荊關,北枕高聳挺拔的永寧山,現抵滔滔東流的易水河。
  
    清皇室的陵墓共有5處:遼寧沈陽的北陵(昭陵)和東陵,遼有新賓的永陵(興京陵),河北遵化的東陵和易縣的西陵。河北境內的東、西二陵是對清朝的王城——北京而言的,東陵在北京東面,西陵在北京西面。

  清西陵一帶地形為丘陵,這里地域廣闊,方圓100公里,西有紫荊關,南有易水,東南為燕國下都遺址。四周群山環繞,峰巒疊障,林木茂盛,殿閣嵯峨,透露出一派皇家氣勢,確實是一個游覽圣地。

  清西陵規模宏大,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占地100多平方公里, 共有14座陵墓,其中主陵4座:雍正泰陵、嘉慶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緒崇陵,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子園寢7座。14座陵墓共葬皇帝4個,皇后9個,貴妃、貴人、嬪、妃、格格等57個,親王、公主6個,總共76人。 西陵以泰陵(雍正陵)規模最大,因當時正值“康乾盛世”之間,經濟發達,以后逐漸衰敗,加上列強入侵,一代不及一代,目前已打開的光緒陵是最小的陵寢。西陵的昌陵有一回音壁,其規模、效果勝于北京天壇回音壁,是世界有名的四大回音壁之一。陵區內不僅建筑精美,而且園林氣息濃郁,古松參天,四季常青,是旅游和避暑的勝地。
 
  本來,清王朝入關后已選定河北遵化昌瑞山麓為陵區,為什么順治帝的孫子雍正又另選陵址呢?對這個問題有種種傳說,一種說法是雍正派人去東陵查勘,認為沒有理想的地方,于是派人另找,便找到易縣這塊地方。另一種說法是,雍正當皇帝,是篡改了父親康熙的遺詔,因此不敢葬在父皇的旁邊,找個借口另辟陵址。到乾隆時,又規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間在東、西兩兩陵選址建陵,因此,東西兩陵的規模大體相當。

  西陵的陵園建筑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間,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 規模最大的雍正泰陵,居于陵區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東西兩側。泰陵的神道,由三層巨磚鋪成,兩邊蒼松翠柏,上南往北分布著40多項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進入陵區的一座聯拱式五孔橋 ,橋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莊重、美觀,色彩調和。這三座石坊,都是五間、六柱、十一樓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獸等圖形,形態生動,被視為西陵建筑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嘉慶的陵稱昌陵。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規模與泰陵不相上下。嘉慶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傳位給他時并為他在泰陵南西士南一公里的地方,選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鋪 的是很貴重的黃色花斑石,石板上還帶有紫色花紋,光滑耀眼,好像是滿堂寶石。大柱包金飾云龍,金碧輝煌。

  工藝精巧的慕陵是道光的陵,稱慕陵。慕陵的特點是規模小,沒有方城、明樓、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堅固,則超過泰、昌二陵。整個圍墻,磨磚對縫,干擺灌漿,墻身平齊結實。隆恩殿的建筑工藝精巧,大殿全用金絲楠木,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開殿門,楠木香氣撲鼻而來。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內有龍,而且檁枋、雀替,也雕上游龍和蟠龍。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云吐霧。據說,這都是道光本的的主意。原來為他選的陵址,發現地宮浸水,道光便另選一址,并命名為龍泉峪,道光認為,地宮浸水,可能是群龍鉆穴、龍口埕水所致。如果把龍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會在地宮吐水了,于是,他命千百個能工巧匠,用金絲楠木雕成許許多多的龍,布滿天花藻井,造成"萬龍聚會,龍口噴香"的氣勢。

  崇陵是光緒的陵墓,在泰陵東5公里,是我國現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建于1909年,1915年完工,其時清朝已被推翻,由遜清皇室繼續修建。

編輯:理想 | 閱讀:
【 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 請尊重網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av片在线看 | yiren22成人综合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 |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 小片片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av | 人妻激情另类乱人伦人妻 | 日韩欧美国产aⅴ另类 | 久久香蕉三级国产黑人 | 91在线精品观看 | 一级片aaaaaa | 国产黄色麻豆视频 | 91射网站| 欧美一级艳情片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被窝影院 |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 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 | 成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 超碰CAO已满18进入离开官网 | 国产91我把她日出白浆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麻豆成人AV不卡一二三区 | 在线中文字幕-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 中文字幕九区 | 康熙微服第二部免费版第24集 | 狠日狠干日日射 | 国产1区2区 | 999久久久亚洲| 老版包青天83版在线观看 | 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欧美视频在线看 |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 国产精品原创av片国产日韩 | 99妻人人做人人爽 | 色呦呦网站入口 |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无码 | 99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