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隆回魏源故居
魏源,名遠達,字默深,號良圖,晚年法名承貫,清邵陽縣金潭(今隆回縣金潭鄉人)。清乾隆五十九年農歷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出生。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攜母親、妻子遷居江蘇寶山父親魏邦魯任所。道光十五年(1835年)在揚州新城抄關門內倉巷購宅基營建家園定居。</P> 道光二年(1822),中順天鄉試舉人第二名。五年,受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之聘,輯《皇朝經世文編》120卷;撰《籌漕篇》、《籌鹺篇》、和《湖廣水利論》等,后又助江蘇巡撫陶澍辦漕運、水利諸事。 道光二十一年(1841),投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府,參與浙東抗英戰役,并在前線親審俘虜。后見清廷和戰不定,投降派昏庸誤國,憤而辭歸,潛心著述。二十崐年《南京條約》簽訂時,他完成《圣武記》一書。后又將林則徐主持翻譯的西方史地資料《四洲志》和歷代史志等編成《海國圖志》50卷,后幾經修訂、增補,到咸豐二年(1852)成書100卷。該書對強國御侮、匡正時弊、振興國脈等經國大事,有深入探索。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師夷長技以制夷”等論點,主張學習西方技術,制造戰艦、火器,以及選兵、練兵、養兵的方法,改革中同軍隊,還提出“以甲兵止甲兵”的主張;他告誡人們在“英吉利蠶食東南之時;忘鄂(俄)羅斯并吞西北“之野心;提倡創辦民工業,允許私人設立廠局,自行創造與銷售輪船、器械等,使國家富強;主張革新,要求“去偽、去飾、去畏難、去養癰、去營窟”,并在《默觚》中抒發“變古愈盡,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的思想。對清王朝長期固步自封的閉關政策和媚外求和的投降路線予以犀利的批判。 咸豐四年(1854),魏源與全家避兵僑居興化(因舊居 園先年二月毀于炮火)。自歸不與人事,惟手訂生平著述。七年農歷三月初一(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州東園僧舍,享年63歲,葬于杭州南屏方家峪。去逝后,興化人民將他與北宋名官范仲淹同祀,香火不絕。<BR><BR>魏源著述甚豐,除《圣武記》、《海國圖志》、《默觚》、《元史新編》外、還有《凈四土經》、《古微堂詩文集》、《書古微》、《詩古微》、《公羊古微》、《曾子發微》、《子思子發微》、《高子學譜》、《孝經集傳》、《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學古經》、《大學發微》、《兩漢古文家法考》《論學文選》、《明代兵食二政錄》、《春秋繁露注》、《老子》、《默子》、《孫子》、《吳子》等若干卷,并協助賀長齡編輯《皇朝經世文編》。
編輯:理想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