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景忠山旅游區[河北唐山]
景忠山旅游區位于唐山市遷西縣境內,距北京180公里。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大小景點80余處。景忠山氣韻典雅,古樸迷離,其觀古之幽,探奇之妙,賞景之媚,不愧為京東第一名岫。 她的玄奇之處,更在于集儒,釋,道于一山。座座廟宇,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塑像逼真,栩栩如生,清順治、康熙二帝,曾多次駕幸,御筆題匾,賜金菩薩、珠寶及大藏經。景忠山由此被譽為北方佛教圣地。每年家歷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系景忠山傳統廟會。各種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位于遷西縣境內的景忠山,以其鬼斧神工、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風格獨具、歷史悠久的人文古建久聞于世。清康熙皇帝曾御題“靈山秀色”、“天下名山”。景忠山距京、津各180公里,承德145公里,秦皇島60公里,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有大小景點80余處。景忠山林木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為98%,僅百年樹齡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景忠山野生動植物資源多達100多種,是一座不可多得的自然寶庫。景忠山自然風光十分秀麗,孤峰獨秀,危巖崢嶸,峽谷清幽,古木參天。 近年來,為保護文物發展旅游,對景忠山古建筑進行了全面整修。山門、三道花棚、四帥殿、碧霞元君殿等建筑煥然一新。從山腳起1872級石階直達峰頂,串起一座座古風古韻的建筑,氣勢壯觀。 景忠山,海拔610米,素有“京東名岫”之美稱。據史料記載,景忠山“舊有二名,南曰明山,北曰陰山。”明初于山頂建三忠祠,祀諸葛亮、岳飛、文天祥,“欲人景行仰止”,故改名“景忠山”。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薊鎮總兵官馬永重修三忠祠,并在祠東增建碧霞宮,奉碧霞元君像,香火日漸興盛。此后,戚繼光等薊鎮官兵經常登臨此山,留下許多名篇佳句。崇禎八年(1635年),碧霞宮毀于火災。后善首張天禮、住持性春率眾重建碧霞宮正殿,明毅宗撥帑金增置了配殿及上下牌坊。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登臨此山,別山法師性在出知止洞迎駕,“對詔稱旨”,龍顏大悅。順治九年(1652年),性在被請入皇宮萬善殿供養。順治十六年(1659年),世祖“以建儲之議遠卜元君,賜銀千兩”。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世祖又撥帑金二萬,重修殿閣及山上山下附屬建筑。從此,景忠山名揚天下。康熙皇帝即位后,多次登臨景忠山,先后為景忠山題寫了“名山初步”、“天下名山”、“靈山秀色”等匾額,并賜重達十六斤四兩的金娘娘一尊、大藏經一堂。此后,景忠山古建群又經多次增建和修繕,愈加壯麗。 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景忠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撥款修繕碧霞元君殿及其附屬建筑。1960年前后,由于年久失修,山腰兩道茶棚和峰頂東側古寺廟相繼自然傾塌。“文革”期間,峰頂寺院、僧舍和山腳四帥殿、頭道茶棚等先后被毀。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大地震,除碧霞元君殿外,景忠山上的古建筑損毀殆盡。1992年,當地政府和群眾為發展旅游事業,繁榮地方經濟,開始修復景忠山廟宇建筑。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施工,到次年下半年,山上山下的寺廟建筑基本修復完畢。古老的景忠山猶如枯木逢春,恢復了往昔壯麗的容顏 從宗教門類來看,景忠山融儒、釋、道三教于一山,因此歷來香火極盛。每年農歷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這里都將舉行規模盛大的傳統廟會,屆時香客云集,熱鬧非凡,各種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編輯:理想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