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生態不能承載之重
自10月31日長江隧橋正式通車以來,長江隧橋建成通車對崇明旅游的拉動作用立竿見影,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涌入崇明島旅游觀光,尤其是周末客流更是集中,日客流量都在7萬人次左右。千年的平靜被突然打破,筆者不禁擔憂:生態島能承載這么多的人流、客流嗎? 統計顯示,從11月1日到8日,短短一個多星期,赴崇明旅游的游客數突破了30萬人次,相當于隧橋開通前3個月的游客量。這些游客的增量約有一半都落在了東灘濕地和西沙濕地兩個重要的生態景區內。一位多次帶團去崇明的導游說,以往在西沙濕地和東灘濕地總能看到蘆葦蕩里棲息著候鳥,但現在看到的只有人了,游人不但嚇走了候鳥,還留下了滿地垃圾。顯然,大客流的涌入對崇明生態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 大客流涌入也是旅游部門始料未及的,島上接待能力馬上“捉襟見肘”,引發了住宿難、就餐難、如廁難、停車難、行車難等問題。為了滿足游客的需求,崇明相關部門不得不動用快餐車供餐,并搭建起臨時廁所。即便如此,游客的游覽體驗仍是大打折扣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生態島旅游的口碑。 崇明島發展離不開旅游業,游客上島帶來了消費,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但是,游客過多又會影響環境,破壞生態鏈。這其實是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一對矛盾。對于房地產業,崇明政府確定了“在生態承載范圍內”開發的方針,那么對于旅游業呢?旅游業發展也需要在生態承載范圍內,否則就會出現類似于“殺雞取卵”的后果。 當然,旅游業還存在一個特殊情況,旅游部門無法拒絕游客上島游覽。筆者了解到,游客之所以集中在西沙濕地、東灘濕地兩個景點上,是因為這兩個都是免費景點,是旅行社帶團的必游之地。那么是否可以借鑒國內外一些成熟景點的做法,采取一定措施來調控客流呢?譬如,限定兩大濕地的每天進園人數,旅行社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再譬如,不妨運用經濟杠桿,改為游客買票進園方式,收取的票款可以用于景區內的生態維護。 崇明島是上海最后一塊生態凈土,保護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