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作品交流|規劃設計 → 建筑小品|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巴西建筑大師門德斯·達·洛查(圖)
保羅·門德斯·達·洛查(Paulo Mendesda Rocha) “我非常驚訝。”得知自己獲得2006普利茲克建筑獎消息不久的保羅在接受采訪時聲音顯得有些顫抖,“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榮譽。建筑包括交流,我的交流卻很少被理解。正因為此,我非常高興能夠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 保羅·門德斯·達·洛查簡介 保羅出生于1928年,1954年畢業于巴西麥克肯茲建筑學院,畢業后不久就贏得了圣保羅保利斯塔健身俱樂部系列運動場館招投標競賽的勝利。該作品為他贏得了公眾知名度,并因此獲得了1961年舉行的第六屆圣保羅雙年展上的總統獎。在之后的數年內,他開始成為巴西最負盛名的建筑師之一。 在獲得公眾認可后,保羅對“建筑究竟是什么”有了自己的理解,并創造出自己的建筑風格。在他的建筑生涯中除了設計住宅、學校、劇院、體育場館外,還有許多城市規劃項目,同時還自己設計家具。巴西雕塑博物館是保羅最著名的作品,該建筑占地5000平方英尺,大塊的清水混凝土創造出了部分的地下內部空間,外部的廣場則以大片的水池和空地構成。圣保羅酋長廣場(PatriarchPlaza)也是他的得意之作,該建筑的特點是從門廊延伸出一個巨大懸空的混凝土天篷,可為步行者遮蔭。保羅的標志性風格是在戶外廣場的巨大墩座上架起現代派的混凝土板層,直到最近,這種風格還僅局限于拉丁美洲。 翻閱保羅的作品履歷,由于大多數項目位于巴西,鮮為世人所知,但他的蓬皮杜藝術中心、世博會巴西館等項目還是引人注目的。1972年,他入圍蓬皮杜藝術中心設計競賽的決賽;2000年,他為當時巴黎申辦2008奧運會設計場館;他還設計了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巴西館等。縱觀保羅·門德斯·達·洛查的經歷,他不僅堅持自己在建筑創作領域的實踐,還抽時間在圣保羅的大學里教了數年書。他目前正在幫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地區比戈大學實施一個大師計劃:技術城。 78歲的保羅·門德斯·達·洛查是歷史上第二位獲得這項聲望很高的獎項的巴西建筑師。普利茲克建筑獎常被譽為是建筑業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家族創建了凱悅飯店集團。巴西建筑師奧斯卡·尼邁耶(OscarNiemeyer)于1988年獲獎。保羅·門德斯·達·洛查接受的美聯社記者的電話采訪,他說:“獲獎后,我感到非常驚訝和榮幸。”“最重要的并不是獎項本身,而是我被人們所承認和理解。保羅·門德斯·達·洛查稱:“建筑……體現溝通。所以,我的表達——哪怕是最細微的——都是能夠被理解的。在這個層面上,我才能感受到獲獎的快樂。”保羅·門德斯·達·洛查被授予一個青銅質地的獎章和100,000美圓。 一個由建筑師,評論家、學院人士以及其他人組成的評選小組選出了保羅·門德斯·達·洛查,以表彰他對于60多年來各種建筑結構設計的收集和整理,這些作品囊括了住宅、博物館、運動場、公寓和公共建筑。 巴西雕刻博物館 設計粗獷開放且與環境融為一體 “未加工的材質”———這被普利茲克建筑獎(The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評委會主席羅德視為巴西建筑師保羅·門德斯·達·洛查(PauloMendesdaRocha)的“商標”。“保羅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他同時也大膽運用簡單的材料營造出詩意的空間。”評審委員會對他如是評價。對于任何一位建筑師而言,獲得普利茲克獎都意味著至高無上的終身榮耀。保羅素以對清水混凝土和鋼筋具有煽動性的運用為建筑界所認可,他的設計風格一直非常先鋒,其作品以清教徒的手法將“明晰而誠實地表現結構和材料”的現代主義原則推向極致,許多人甚至將他視作“教堂野性主義的創始者”(Paulistbrutalistarchi-tecture)———這是從野獸派衍生出的建筑流派分支。保羅追求的是“可塑”的混凝土,在足夠鋼筋的加固下,利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相當豐富的紋理,反映清水混凝土的美感。普利茲克建筑獎的執行董事瑪薩·索恩稱:“就是把他的建筑放到背景中去,仍顯得非常有力。”另一個主題是保羅·門德斯·達·洛查對于水的運用,經常以反射的水池的形式來表現。圣保羅的巴西雕刻博物館是他最廣為人知的建筑之一,他使用巨大的混凝土厚平板創造出部分處于地下的空間,并采用整個面積達5,000平方英尺的篷布結構。“該建筑本身就融入到周圍景色之中,”索恩稱:“當你沿著斜坡進入建筑時,空間在其下面展開。” 評審團還提到了保羅·門德斯·達·洛查不怕冒險——大膽創新的現代設計經常采用一些簡單的材料,譬如混凝土和鋼材,并在一些時候超越了建筑材料所能應用的極限。保羅的一些建筑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就豎立在巴西,那時建筑技術在其他地方還未達到這樣精準的水平。“建筑是對空間的一種轉換,”保羅·門德斯·達·洛查稱:“當你在建造時,你需要去想象世界是一種全新的從未存在過的產物。”除了所獲得的美譽,保羅·門德斯·達·洛查認為也許最好的贊美是當人們看到他的作品時說,“這就是我們想要的,這就是我們所缺的。”“我活多久就要干多久。”現年78歲的保羅稱:“我要盡量讓自己活著。在巴西,我們還都很年輕。” 具有世界影響的巴西建筑師 保羅·門德斯·達·洛查設計的形式各異的建筑顯示出他對空間和規模的深刻理解。盡管他的作品在巴西之外很少建成,但是無論是職業建筑師還是教學人員,都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學到普遍的東西。“雖然保羅的作品大多位于巴西,但作為一名建筑師與教授,他所帶來的影響是世界性的。”普利茲克建筑獎主席托馬斯·普利茲克這樣評價道。保羅曾獲得許國際性建筑獎項,但真正被建筑界認可還是在2000年獲得密斯·凡·德·羅獎后,當時的獲獎作品是對圣保羅市一座已有百余年歷史的學校進行的擴建工程。 保羅追求的是“可塑”的混凝土,在足夠鋼筋的加固下,利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相當豐富的紋理,反映清水混凝土的美感,而水自然也是其中的要素之一,這樣的建筑語言與有“清水混凝土詩人”之稱的日本著名建筑師安藤忠雄有著些許相似之處。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