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生物多樣性|園林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談自然保護區景觀的生物多樣性
談自然保護區景觀的生物多樣性 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是國家把各種自然生態系統類型劃定一定的面積,設置專門的機構進行建設管理,作為保護發展自然資源和發展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基地。景觀生態學是研究在相當大區域內由許多不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即景觀)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及協調功能。它強調系統的等級結構、空間異質性、時空尺度效應、干擾作用等對景觀的影響及景觀管理團。自然界中的瀕危物種對其生存自然環境具有強烈的依賴性,而人類的物力、財力和人力還不足以都對瀕危物種都進行遷地保護,遷地保護最終也要在合適的機會將保護的物種放回大自然,所以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是減緩物種火絕速率、恢復其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途徑。可見,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可直接應用于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和研究管理中。對于這兩門學科的研究很多。在此草礎之上,本文結合景觀生態學的理淪談自然保護區景觀的生物多樣性。 1.關于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有規律地結合在一起的總稱。生物多樣性包含9個層次,即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的生物經過幾十億年進化的結果,是人類和發展的草礎。生物多樣性在穩定生態環境和維持生態環境發揮巨大的作用,如凈化空氣、保護水源、調節氣候以及回歸自然的生態旅游等。當今世界面臨著人口、糧食、資源、能源,。環境五大危機。這五大危機的解決都與生物多樣性有著密切的關系。生物多樣性是地球近40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人類的出現也體現了生物多樣性,另外人類的衣食住行等 各種活動離不川生物多樣性,人要在地球上氏期生存、繁育,也要依賴生物多樣性,因為各種各樣的生物能為我們提供食物、能源等必須用品。如:許多疾病的防治,藥物的研制,都要依賴于生物多樣性。 2.綴塊一廊道一基質模式與生物多樣性 一個自然保護區即是一個由生態系統組成的景觀。組成景觀結構的單元有三種:綴塊、廊道和基質,Forman稱之為綴塊一廊道一基質模式,這一模式有助于探討景觀結構和功能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景觀中體現生物多樣性。其綴塊(如:森林、湖泊、草地、農川等)的大小、類型、形狀、邊界、位置、數目、動態以及內部均質程度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都有特定的生態學意義。廊道(如山嶺、河流、道路等)能為某些物種提供棲息地,防止種群的生殖隔離,增加種群內變異和遺產多樣性。)郎道能增加物種重新遷入機會,Kupfer研究了廊道對植物物種的效應,發現具有廊道連接的斑塊有利于樹木物種跨景觀范圍的運動,尤其是那些借助于重力散布的樹木物種口。由于廊道便于物種的遷移,某一斑塊或景觀中氣候的改變對物種威脅就大大降低,也就保護了物種的多樣性。基質是景觀的本底,是景觀中面積最大,連接度最好,對景觀控制力最強的景觀要素,草質對斑塊嵌體等景觀要素內及景觀要素之間的物質能里流動,生物遷移覓食等生態學過程有明顯的控制作用,因而作為背景的草質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起關鍵作用,景觀基質至少在3個方面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起著關鍵作用:1、為某些物種提供小尺度的生境,如基質中的立枯木,風倒木,樹籬,砂礫質河床及土壤堆積體等。2、作為背景,控制,影響著,生境斑塊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強化或緩沖生境斑塊的“島嶼化”效應。3、控制整個景觀的連接度,從而影響斑塊間物種的遷移,在景觀尺度上,斑塊一基質之間相互作用對物種遷移有顯著影響從而樸制著種群動態。 Forman比較了自然界中的景觀格局,人工景觀格局的差異,指出自然界產生的景觀格局,其大多數斑塊、邊界、廊道和基質都表現出深長,曲線化,形狀不規則,類似鑲嵌體和聚集的特點,樹枝狀格局(dend riticp ahem s)是很普遍的;而人工景觀則產生直線化,幾何對稱等單調的形狀,其復雜性降低了,井目這些形狀是要付出代價去維持和修復的。他提出了一種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原則(aggregate-w itlroutliersp rincip 1e),根據待管理的景觀中存在著多種組分農田斑塊、建筑斑塊和自然植被斑塊,通過景觀空間的調整使得各類斑塊大集中,小分散,從而實現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并維持高度的視覺多樣性。因此,只有了解了景觀格局是什么樣的和為什么是那樣的,才可能進一步規劃和設想更合理的景觀格局,減輕各種干擾如火災、洪水、病蟲害等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所造成的損失田。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景觀生態學的綴塊一廊道一基質模式建立起來,更能夠完善景觀系統中生物多樣性。 3.干擾與生物多樣性 景觀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狀不一的景觀斑塊在空間上的排列,它是景觀異質性的重要表現,又是各種自然。人為因素在不同時空尺度上作用的結果,景觀演變是個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干擾和人為干擾影響著它的速率和方向幽。干擾又是景觀異質性產生的主要動力,而景觀生態學是建立在異質性的基礎上,由于不難理解干擾的重要,干擾的后果既可能是積極的,積極的干擾有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總體穩定,消極的干擾將促進干擾作用的對象發生退化。 干擾出現在自然保護區的所有生態系統層次上,從個體到景觀。景觀動態變化是景觀遭受干擾時發生的現象,是一個復雜的多尺度過程,對絕大多數生物體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傅伯杰等將景觀變化的驅動因子(干擾因子)分為自然驅動因子和人為驅動因子兩大類,自然驅動因子主要指在景觀發育過程中對景觀形成起作用的自然囚素,包括地貌形成、氣候影響、生命定居、土壤發育以及自然干擾等。而人為驅動因子包括人口、技術、政治體制、政 策和文化等因子。干擾是保護區景觀環境、資源的時空異質性和生物多樣性的主要來源。人類在研究自然界的各種干擾之初,都是研究以破壞性為目的干擾,如森林生態系統中關于火災、病蟲害、風倒等自然干擾的研究。人們在發現這些干擾對生態系統具有破壞作用之后,也發現這些干擾對一些生物過程是有利的,甚至是一些生態系統維持的重要機制。如:我國大興安嶺地區興安落葉松原始林的林火干擾是其更新的重要動力。MeCann( 2000)報道簡單群落比復雜群落更易發生種群的毀火性波動和更易遭到入侵,物種越多生態系統的對干擾的緩沖力越強。總之順應自然的干擾可以合理的調節景觀系統的動態平衡,保證物種的多樣 性,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起到理論性的指導。 4.結束語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自然保護區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景觀多樣性的保護是人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多樣性是非常脆弱的,一日火絕就無法恢復。景觀生態學的觀點認為,對遺產、物種、生態系統和景觀這四個層次的生物多樣性應綜合研究,整體保護。
編輯:adm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