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生物多樣性|園林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5.22:生物多樣性國際日
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 1.生態環境惡化 城市在人類高強度的開發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影響了許多植物的生長和生存,導致原有物種在很大程度上消失。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地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從而降低城市生物多樣性。 2.景觀綠地的破碎化和片段化 人工系統(農業、工業和城鎮系統) 不斷強化,城鎮建筑群大量涌現,自然生境不斷退化、破碎、縮小、孤立及消亡,江-河-湖阻隔,堤岸“固化”,湖泊、池塘、灘蕩、河濱、河道等濕地縮小、破碎、淤積、消失..,使得城市中植物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在質、量、結構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城市綠地與綠地之間缺乏有機聯絡,物種之間的交流、滲透通道被切斷,造成物種滅絕、多樣性降低。 3.遵從自然過程的觀念尚需強化 在現代化城市生態園林建設進程中,如何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精心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園林植物景觀,使得本土豐富的物種資源和自然群落景觀得以充分體現,進而創造城市景觀的地方風格,是我國當前城市園林建設所必須重視的重大問題,也是當前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4.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公眾意識亟待加強 當前人們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意識濃厚,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必要性認識不足。 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探討 1.完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合理進行城市綠化系統的規劃布局,通過綠地點、線、面、垂、嵌、環等相結合,建立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綠色網絡,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列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建設的基本內容。具體行動包括: 1.1.擴大植物物種多樣性保護的層次。由于植物物種多樣性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點,一個地方的植物物種狀況是對當地自然環境的綜合反映,因此,城市植物物種多樣性保護不能僅僅局限于城市市區范圍,而應從更廣的地域著手分層次(市域層次、城市規劃區層次、規劃建成區層次等) 進行。 2.做好后續研究工作 2.1.健全城市植物物種多樣性保護機構,加強公眾宣傳和教育。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景觀規劃途徑 生物多樣性保護可分為兩種途徑:以物種為中心的途徑和以生態系統為中心的途徑。前者強調瀕危物種本身的保護,而后者則強調景觀系統和自然地的整體保護,力圖通過保護景觀的多樣性來實現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保護戰略上的兩種不同途徑也體現在以生物保護為目的的景觀規劃設計中:以物種為出發點的的規劃途徑和以景觀元素為出發點的的規劃途徑。盡管兩者都考慮物種和生態基礎設施的保護,但前者的規劃過程是從物種到景觀格局,而后者是從景觀元素到景觀格局。 以物種為出發點的景觀規劃途徑: 1.根據物種的重要性,選擇目前的或潛在的保護對象。 以景觀元素保護為出發點的途徑: 1.生態過程和生物多樣性成份包含在一個廣泛的時空尺度上,因此,一個全面的規劃應該以生物等級系統的各個層次的受協成分或節點(Node)作為保護對象。強調節點的多樣性,這些節點小到一棵孤樹或一個森林斑塊,大到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而對單一物種本身則不作深入考察。 ——來源:《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景觀規劃途徑》 生物多樣性在城市綠化中運用的發展方向及潛力 1.經過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地恢復或重建已經退化或被破壞的生態系統。 2.利用生物多樣性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包括對區域內及附近生態系統、動植物、微生物物種的影響評價。制定今后管理,運營策略與相應的措施。 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高效性是靠構成生態系統的各個成分之間以及它們與生存環境形成的相互協調的關系來維持的,因此。綠地群落類型的設計要內部結構上特別是營養結構方面進行設計,努力構筑一個自然的或近自然的綠地系統群落結構,是城市綠化的發展方向。 4.以生態平衡和穩定為科學指導思想,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適地適樹,喬、灌、草合理配置,注重近自然生態環境的營造,創造出一個有地方特色的能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以適應建設生態城市的“和諧性、高效性、持續性、整體性”的標準和要求。 ——來源:《城市綠化中生物多樣性的運用與探索》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