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養護管理|園林綠化養護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迎奧運 節水先行
北京市是嚴重缺水的特大城市。1999年~2007年,北京連續9年干旱,年平均降雨450毫米,可利用水資源量減少1/4。 近幾年,北京市穩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在節水工作中始終堅持立足自身實際,不斷創新節水理念,挖掘節水潛力,基本形成一套適應北京水資源特點的節水管理體系,節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以有限的水資源支持了首都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2000年~2007年,北京市GDP年遞增10%以上,而年用水量卻由41億立方米下降到34.8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由164立方米下降到38立方米。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占灌溉面積的83%。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為34.1立方米/萬元,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94.4%,再生水利用率為50.1%。 2002年,北京被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評為全國首批節水型城市。 農業用水量壓縮50% 北京市用水構成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農業用水,做好農業節水工作,是節水工作的重點之一。農業節水工作緊緊圍繞“用水下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重點抓好建設、水源和管理3個關鍵環節,著力推動統籌規劃工程、優化水源結構和健全管理體系等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節水灌溉面積穩步增長。“十五”以來,市政府投資比例由2003年前的10%左右逐步提高到近兩年的60%以上,累計安排近9億元資金用于郊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特別是2006年和2007年,投資分別達到3.2億元和2.5億元。截至2007年底,全市460萬畝灌溉面積中,已發展節水灌溉面積381萬畝,占灌溉面積的83%;從節水灌溉的結構來看,微灌24.6萬畝,占7%;噴灌92.3萬畝,占24%;低壓管道管灌210.6萬畝,占55%;渠道防滲54萬畝,占14%。其中設施農業滴灌19萬畝,基本解決了50畝以上集中連片設施農業微灌問題。 二是依靠科技,提升農業節水水平。加大科研力度,探索出適合北京地區發展的節水灌溉技術模式,包括小麥玉米兩茬平播噴灌模式、溫室蔬菜覆膜滴灌模 式、山區果樹重力滴灌模式、精準灌溉技術模式、分戶控制灌溉模式、再生水灌溉利用模式等,并通過示范推廣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采用。在科技應用方面,加大精準灌溉控制技術、水肥耦合技術、計量管理技術、再生水濕地凈化技術、田間水土保持技術、水源開采控制技術和監測評價等七大技術的應用力度,促進了北京市農業節水的發展。 懷柔前辛莊薰衣草農莊,園區占地面積300畝,針對多井多地塊、統一灌溉的特點,采用多井遠程控制與實時監控精確施肥滴灌技術,園區年可省水4.5萬立方米,年省電3萬度,年省肥料費用1.5萬元,而且省工效果明顯,由原來7個人一次灌水耗時3個月,減少為1個人7天即可輕松完成。節水工程還提高了果品質量和產量,增收能提高三成以上,受到用戶的廣泛好評。另外,在農藝節水方面,大力發展平整土地、深耕土地、秸稈覆蓋、地膜覆蓋、使用保水劑、推廣雨養旱作玉米等農藝節水措施。近幾年累計推廣使用100余萬畝,取得了較好的節水效益。 三是農業灌溉用水結構由單一向多元發展。減少利用地下水,循環利用再生水,開發利用雨洪水,水源保障率進一步提高。2001年~2007年,全市農業新水使用量從17.4億立方米降至10.1億立方米,比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減少了一半。農業利用再生水從無到有,全市從2003年開始,大力推進再生水灌區建設,實現水的循環利用。2007年底,市區處理污水8億立方米,污水處理率達到92%,出水水質符合灌溉水質標準,為再生水回用于農業灌溉提供了廣闊空間。截至目前,已在通州新河和大興南紅門灌區發展再生水灌溉面積46.5萬畝,再生水用量達到2.3億立方米,占農業灌溉水比重達到18.5%,替代了大量清水,同時農民減少了抽取地下水的用電成本。雨洪水使用量也逐年加大,2006年~2007年全市發展農村雨洪利用工程350處,蓄水能力達到1000萬立方米。 四是加強農業用水管理。 為全面推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對全市農村4萬多眼機井全面安裝水表計量,編制了北京市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額,并在定額基礎上下調20%確定了北京市農業用水限額,從2007年4月1日起,平原地區對超限額農業用水開始征收水資源費。超限額用水部分,糧食作物按0.08元/立方米征收,經濟作物、蔬菜及果樹按0.16元/立方米征收。所征收水資源費全額返還用于當地發展節水事業,促進農民用水觀念和意識的轉變。同時,全市成立了125個農村用水協會、3927個分會,10800名管水員規范上崗,主抓村級末端節水工作。 大興區榆垡鎮辛安莊村,現有農戶241戶,農業人口727人,耕地面積1232畝。以農業用水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機制為節水突破口,通過村內2名管水員加強計量管理,農民節水意識大大增強。據統計,農業生產用水比以前減少15%左右。 工業用水連續8年下降 北京擁有眾多國家一流的科研院所和研究人員,節水工作一直遵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則,利用首都的技術優勢,依靠技術挖潛,建設節水技改示范工程,每年完成一批重點項目。近年完成的216個重點技改項目,年節水2500萬立方米。2006年起,重點進行了電力行業五大電廠的節水改造。 為提高工業用水水平,從源頭抓節水,北京市頒布了產業用水標準,對65種高耗水行業實行市場禁入。2007年全市又將小水泥、小造紙、小化工、小火電、小鑄造、小印染、電鍍、平板玻璃等7個行業列為近期重點退出行業,全年退出29家。 全市工業節水工作遵循加大調整結構,推進清潔生產,發展低耗水、高附加值的現代產業,加快污染擾民企業的搬遷改造。到2007年底,全市關停、搬遷焦化廠、第一機床廠等高耗水企業171家。僅搬遷首鋼公司一家,年可節水4000萬立方米。 亦莊節水示范工業園區基本建成,目前實現了萬元GDP取水量小于8立方米,公共場所節水器具普及率100%,污水處理率達到100%,自來水管網漏損率小于6%,間接冷卻水循環率達到98.5%以上。該園區的成功建成將對其他園區的節水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經過多年的發展,北京市規模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3%,用水連續8年負增長。 奧運場館處處節水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是北京難得一遇的良好發展機遇,在奧運會的籌辦、建設和舉辦的過程中,資源節約理念貫徹始終,充分體現了“綠色奧運”的理念。在建設中,積極采用雨水利用、中水回用、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等技術,節水與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共121項。 奧運村和奧運會所有場館不同程度地應用各類型節水器具。奧運村和奧運場賽時不足部分的臨時廁所均為節水式免沖生態廁所,其中森林公園采用節水式免沖生態廁所約40多個。所有場館應用先進的中水處理技術和設備,采用市政中水用于景觀澆灌、沖廁、灑水、澆地、洗車。奧運村中心區在地下車庫、地下商業使用市政中水沖洗便器、地面和室外綠化灌溉,平均每年節水4.5萬立方米。場館還建立和應用了各種形式的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統,已經有15個場館安裝了高水平的雨水利用系統,并使用了透水性強的鋪裝材料。 奧運場館綠地面積較大,所有場館均采用合適的灌溉器具,采用夜間灌溉制度,減少蒸發量。采用國際先進和技術成熟的節水噴頭及滴(微)灌系統;智能控制系統控制綠地、樹木等澆灌次數及時間,并優先采用雨水收集池中儲存的水量和中水;建成后的場館污水處理率回用率將達到100%,雨水綜合利用率超過80%。 擴大雨水、再生水利用 大量優質再生水的利用是對北京市用水不足的良性補充,也是完成水的循環利用的重要環節。經過多年的建設,目前市區每年處理污水8億立方米,已建成的10座中水廠,年生產中水1.6億立方米。每年建設中水管線50多公里,累計600多公里再生水利用管線已形成規模。膜處理技術的應用使中水水質優良安全,為擴大利用提供了技術保障。 農業已建成50萬畝再生水灌區,年利用再生水2.3億立方米。工業年利用再生水1.2億立方米,6座熱電廠全部使用再生水。環境年用再生水1億立方米,奧運湖、圓明園、小月河、南護城河等城市河湖已使用再生水。 全市賓館飯店、機關、小區建設中水設施400個,年處理回用中水2000萬立方米。 2007年,全市用水34億立方米,其中利用再生水、中水4.8億立方米,占全市用水的14%。 近年來,北京市加快雨水利用工作的步伐。在市區進行透水鋪裝、綠地蓄滲、建蓄水池等工程,完成雨水利用設施455項,年綜合利用雨水1840萬立方米;郊區利用坑塘、溝渠等建成雨水收集利用設施150項,年綜合利用雨水量為2160萬立方米。 北京市水務局主要領導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北京水資源緊缺形勢將長期存在,地下水超采嚴重,水位大幅下降,水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制約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瓶頸,全市要通過節水減少用水量的增長和加大利用再生水等一系列措施。到2010年,全市萬元GDP用水量比“十五”時期末下降20%以上;農業節水灌溉比例達到95%以上;微灌比例提高到10%;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為34立方米以下;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93%;城鎮居民家庭節水器具基本普及,北京市的各項節水指標達到全國較高水平。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