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景園林師 → 學術思想|風景園林師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孟兆禎:北京城的主心骨和護心綠網--帝王宮苑
暢春園在明代的基礎上建水景園,香山、玉泉山都因山就水巧于布局。清漪園以萬壽山為主體,成倍地向東擴展了湖面并開辟了向圓明園、北邊水稻田供水和增加深遠感的后溪河。圓明園因“丹陵沜”的沼澤地并連和疏通水系,并以挖土筑自然起伏的人工土山。為我們營造文人自然山水園提供了經典的教科書。這一綠色護心網為北京城市西北太行山下的沖積平原水土保持、減少沖刷、降低氣溫和賞心悅目的休閑游覽提供了綜合的保護作用。南有南苑和團河行宮,西有潭柘寺、戒臺寺,北有十三陵園林寢宮,護心網基本從北、西、南三面維護了北京。 圖片引自《中國古典園林史》
帝王宮苑作為北京城市的主心骨不僅反映在以上諸物質空間方面,同時也是歷史文化的主脈。私家園林不敢逾制仿皇家園林,而皇家園林可以光明堂皇的模仿私家園林和風景名勝之精華,以體現“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的皇家園林占有欲。因此皇家園林相對而言可以是包羅萬象的。可以作為我們學習傳統的載體。西方園林的基礎是建筑學,建筑學的技術基礎是數學。他們從哲學上說“一切美都是符合數學規律的。”強調理性和科學性,即使美學也強調量化,諸如黃金比等。中國園林的基礎是文學和基于文學的繪畫。中華民族的宇宙觀和文化總綱是“天人合一”,管子說“人與天調而后天下之美生”。反映于文學是“物我交融”的境界、“讀萬卷書,走萬里路”的學習方法和“比興”為主的創作的理法。由文學與繪畫而來的風景園林藝術自然形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和“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創作理法。歸根結底是人與自然協調,尋覓用地之地宜并借以盡情發揮從而獲得土地資源利用的最佳效益。美學家李澤厚先生概括中國園林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要在移情自然,變純樸的自然為人化自然,只有從這個意義上講才能領會“奪天工”之說。皇家園林也是意在手先的。以詩明志而巧于因借用地之異宜。志之所在,現實主義方面講是紫宸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之濱莫非王臣”。因此皇家園林要“恬天下之奇,藏古今之勝”。從浪漫主義方面講是要創造仙境,傳承“一池三山”之制。其中精華在因地制宜地借景。 圖片引自《中國古典園林史》 北京北海和中南海原為故河床,開辟為有聚有散的帶狀水系,所以三山按帶狀分布。清漪園仿杭州西湖蘇堤之勝,有所創意地建了西堤,以西堤六橋著稱。前湖水域自然三分,三山島各據相對獨立之水域而以龍王廟為主島。而圓明園是以福海為載體,福海傳承了北宋艮獄中因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大方無隅”所呈現“大方沼”的水型,和“相去方丈”之說,因而安三島于福海中心。承德避暑山莊之三仙島按“芝逕云隄”之立意和用地條件從“萬壑松風”下面的湖面引拱橋若生長點,按靈芝生長之型寫意性的體現其菌把,菌體的堤島相貫連的三仙山形象,主次分明,形象自然。這種“一法多式”的借景理法值得總結和汲取。 圖片引自《中國古典園林史》 圖片引自《中國古典園林史》 在體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方面也呈現了借景異曲同工和各有千秋。承德避暑山莊五分之四的面積為山地。便借山麓開發草原區,以草原區街接湖區,這便形成以地理特征山地,草原北國和江南水鄉來反映中國版圖。特別是在湖區有創造性地學習和創建了小金山(鎮江金山寺)和嘉興的煙雨樓,捕捉特色,借地宜提煉和夸張,重筆渲染了北國江南的情調。和因山構室的山區景點相得益彰。 圓明園的用地是沼澤地,借以建設湖泊和水網相溝通的水景園,借以立意“九州清晏”。按鄒衍之《九州說》為理論依據,外師造化選擇了古代之“云夢澤”水口分流的水景形象。將《禹貢九州圖》居中之州抽空以為后湖,九州環湖而安并化寓意之九州為符合皇家現實需要的九島。九州清宴,就小九州言是中國太平,就裨海外的大九州而言是愿世界永和平。寓教于景通過詩畫創造空間。我們今天的中國風景園林也要將綜合效益化為畫卷和詩篇。承前啟后,與時俱進。
編輯:lily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