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同城化是通向大都市圈的重要步驟
同城化的前提,是一個城市與另一個或幾個城市因地域相鄰,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存在著能夠融為一體的客觀條件。而由于城市間的相互融合以及城市間融合發展的成果由各地居民共同分享,使居民原有的行政屬地觀念逐步淡化,這種發展狀態被稱為“同城化”。 同城化作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殊形態,與世界城市化發展規律密不可分。按照世界上關于大都市圈和大城市帶的理論,大都市圈在空間上呈環狀分布,一般以一個特大城市為中心,并由其帶動其他一批城市集聚而成;大城市帶則呈帶狀分布,一般至少包括兩個以上的特大城市,是多個城市群的結合體,主要是擴散效應作用的結果。參照城市化的相關理論,可以找到沈撫同城化在我省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歷史定位。 1957年,法國經濟學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圈”理論,主張由特大城市作為一定行政區域的核心,輻射并帶動周邊各個城市,進而形成在世界范圍內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大都市經濟圈。沈撫同城化作為建設沈陽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適宜采用該理論進行歷史定位,應視為建設以沈陽為核心的遼寧中部大都市經濟圈——沈陽經濟區的重要步驟和重要內容。 同時,由于大都市經濟圈著眼于世界范圍的影響力,所以,不能僅就沈陽和撫順兩個城市來思考沈撫同城化的意義。應從四個層面來思考沈撫同城化的戰略意義:一是沈撫本鐵層面;二是遼寧中部城市群層面;三是沈陽經濟區與遼寧沿海經濟帶互動層面;四是東北區域振興及東北亞經濟合作層面。應把推進沈撫同城化作為推動遼寧中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并為建設沈大經濟帶積累經驗,為建設哈長沈大經濟帶乃至推動東北亞經濟合作創造條件。 同城化既涉及經濟建設,也涉及社會建設。城市化原本就是伴隨工業化的一種社會結構性變化。同城化中的社會建設,重點是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特別要注重統籌城鄉社會事業,既讓城市居民共享同城化的社會建設成果,也讓農村居民從同城化中得到實惠。一定要把農村建設和發展納入同城化的主要議題。客觀地講,沈、撫兩市連接帶主要是農村。同城化應該而且可以帶動城鄉一體化。應通過推進同城化,進一步提高沈陽和撫順的城市化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改進城鄉基礎設施,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同城化中的經濟建設,關鍵是優化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并不是產業越全越好;對一個企業來說,也不是生產領域越廣越好。區域發展模式的本質是謀求建立地區間、企業間內在的聯系,要求的是高、精、深的專業化生產方式。能否形成一個以沈陽戰略性產業為主導和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具有較強輻射和帶動能力的“梯度型”產業空間格局,已成為沈撫同城化發展所應解決的基本問題。具體來說,就是突出沈陽的“首位度”地位,沈陽應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為引領的戰略主導型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中心城市的經濟運行質量和帶動力。同時,應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步伐,在沈撫連接帶構筑起城鄉產業發展新格局。 推進同城化,要求進一步突破行政區劃的束縛。行政壁壘依然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沈撫同城化突破了以行政區劃規定或劃分經濟區域的做法,也將在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機制、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為有效解決行政區域與經濟區域的矛盾提供新的思路,創造新的經驗。這也應是沈撫同城化最重要的實踐意義之一。遇到具體問題時,應進一步沖破習慣于從行政區域角度考慮問題的思維定式。不要在“誰隸屬誰”上鉆牛角尖。應研究制定統一的政策和法規,完善各種協調機制,通過加強制度建設來推進沈撫同城化。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