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武寧節能燈點亮大產業
不沿江、不沿路、不沿邊的武寧縣,在“不聲不響”中加速發展。 去年以來,武寧舉全縣之力重點推進工業化,培植節能燈產業,新引進節能燈企業43家,節能燈毛管產量已占全國同行業的12%,已成為我省唯一的節能燈產業基地。圍繞建設16萬人口城市的中長期目標,武寧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2009至2010年投入資金將達到12.6億元,實施10大工程66個項目。目前已啟動新城區“五路三橋一公園”、迎賓大道等40多個項目。 蛹化蝶,武寧在靜悄悄地變化。“我們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適度超前的城鎮化促進相對落后的工業化發展,使工業園區與城區建設形成互動發展的新格局。”2009年12月3日,武寧縣委書記董金壽向記者簡單詮釋武寧靜悄悄變化的內涵。
主攻節能燈產業,吹響工業強縣的沖鋒號 武寧一直以來農業比重大、工業底子薄,而這一切的根源在于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不高。2009年,武寧在不遺余力抓好農業農村、民生工程等工作的同時,作出了主攻節能燈產業、決戰“兩區”的戰略決策,力求武寧的發展一年一個新變化、三年邁上新臺階。 有特色園區,才會有塊狀經濟。節能燈產業是國家支持的朝陽產業。近年來,武寧縣高度重視節能燈產業的發展,專門成立推進節能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訂了《武寧縣節能燈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節能燈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有力地推動了節能燈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火熱的節能燈企業生產車間,武寧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葉云告訴記者,“調光大師照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已投資武寧,生產調光節能燈,預計將在未來三到五年投入超30億元,建設占地達3000畝的“綠色照明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園”,園區將集明管、毛管、燈頭、整燈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武寧將成為中國中部地區最重要的節能燈產業基地之一。目前,該縣擁有以名派、寶迪、晨陽、潤通等為龍頭的節能燈以及配套產品生產企業63家,基本形成了節能燈產業鏈,整燈設計能力達1億支以上,毛管年產量達4億支,力爭在3年內使節能燈企業發展到200家,產業配套率達到90%以上,實現稅收2億元,用工達到4萬人。 武寧縣縣長沈陽對記者說,“武寧交通不便,發展工業不容易。為此,我們一手著力優環境,一手貼心搞服務。政府部門對園區企業只規范、只幫扶,而零收費、零罰款,把企業老板當親人,用心為他們解決用地、用電、用工、融資四大難題,使每位投資者都有家一樣的感覺”。武寧縣承諾:“今天簽約,明天就可開工建設”。為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尤其是進城務工有一技之長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的住房困難問題,該縣已在園區內統一規劃并集中建設了一批新市民公寓,這在全市屬首創;為破解用工難題,政府負責為企業招工和培訓,并組建節能燈技術培訓學校;為破解融資難題,組建四個融資平臺,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50%比例為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確保節能燈企業融資需求;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萬元經費,建立節能燈產業發展基金等10多項扶持政策。在引進新企業的同時,武寧縣還支持老企業進行技術升級,使企業的生產能力全面提升。因為自動化水平不高,生產節能燈毛管的江西潤通燈業有限公司一直為產量上不去而發愁,園區管委會從去年年初就開始為企業聯系相關的生產廠家,目前,潤通燈業的4條燈絲圓排生產線已經投入使用,其它生產線的改造也將在近期完成。江西潤通燈業有限公司董事會總監萬長立表示:“全自動化設備全部到位,我們的產量可以超過去年的一倍,每年達到6000萬只。”
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山水武寧”,建全國最漂亮的旅游縣城 走在武寧縣城和通往城郊的道路上,矗立的腳手架,工作中的推土機,頭戴安全帽的工人,修建中的廣場、安置房,改擴建的道路不時映入眼簾,這些動態、靜態的建設場面體現了武寧的活力。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壯、城市得山水而靈”。武寧縣城緊鄰廬山西海,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武寧突出生態建設,堅持城區拓展與功能完善相結合、城區發展與產業支撐相結合、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把武寧縣城作為廬山西海對外的一張名片來打造,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山水武寧”,構建“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綠中、綠在人中、人在畫中”的美好圖景,凸顯山水武寧生態園林縣城風貌。去年以來,武寧縣以打造“最佳人居環境”為抓手,實施了“美化、亮化、綠化、凈化”工程,開展了“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全國平安縣城”等一系列城市創建活動。武寧縣啟動了規劃總面積5.25平方公里的新城區建設,實施10大工程、66個城建項目,計劃總投入12.6億元,三年內完成,拉開“一河兩岸”城市框架。去年城市建設已開工項目39個、投入近7.4億元,重點實施新區一期規劃“五路三橋一公園”建設,目前已有13個工程項目竣工,一年內力爭實現“三個起來”,即水抬起來、路(基)通起來、樹栽起來。 經營城市,錢從何來?武寧縣經營城市既算大賬,又算小賬。之所以算大賬,就是通過規劃的魔方和決策城市主體功能區的變遷來使城市地產增值;算小賬,就是在一個個具體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先造環境提升賣點等方式來獲得效益最大化。縣城投公司總經理梅勇介紹說,為破解城市融資難題,武寧縣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有效經營城市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實現“投入、經營、增值、再投入”的滾動發展,使城市建設資金成為源源不斷的活水。首先,把相關的規劃完成,并科學地展示出來,使投資者和市民充分認知投資預期,用規劃生錢。其次是積極地向銀行和社會融資,用于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把經營性土地掌握在政府手中,適時有序出讓,用土地生錢。三是清理、整合、盤活國有資產,適時抵押和出讓來融資,用資產生錢。四是規范建設規費收繳。實行財政統一收繳、統一管理、分戶入帳,不開減免口子,確保應收盡收,用政策生錢。五是適度超前實施公共公用公益性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吸引投資者的眼球,增強投資者的信心,牽引經營性項目的跟進,達到用項目生錢的目的。通過不斷提高市場化運作和經營城市的水平,使該縣爭取到了更多的建設資金,通過一批又一批的項目來推進城市建設。目前已到位信貸資金14.06億元,其中政府融資3.65億元。 在推進工業園區與城區互動發展的策略下,武寧人打開山大門,誠引四方客,唱足經濟戲,奏響了強工興城的最強音!
編輯:jessica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