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廣州舊城改造規劃:與歷史為善 與公益結盟
25日起,廣州市規劃局正式公示《廣州市舊城改造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向各界公眾征詢意見!兑巹澗V要》針對廣州建成時間超過30年的歷史舊城區,明確劃分為文物保護區、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協調區和一般舊城區,并提出了不同的更新改造策略,以期有效引導廣州“三舊”(舊城區、舊村莊、舊廠房)改造,保護城市傳統歷史文化資源。 這份旨在統籌舊城改造的《規劃綱要》,開宗明義地強調,歷史文化積淀是舊城的本底,也是廣州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寶貴資源,令大拆大建的舊城改造意象與溫情脈脈的老城歷史文化,在征求意見稿上第一次正面地擺在了一起。對許多關心廣州城市建設的市民而言,這是苦澀過后意外的欣慰。在經歷了老城區毫無章法的大拆大建之后,《廣州市舊城改造規劃綱要》至少表明,廣州開始在政策理念上確立舊城改造的歷史文化意識,F實常常生硬,但從向歷史鞠一躬開始,廣州城市建設的景象或許就已不同。 就世界范圍內而言,舊城改造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廣州的舊城改造,以至于中國城市的舊城改造,作為一個城市治理的命題,因此具有了某種城市發展的普遍性。然而,重要的是城市治理的特殊性。廣州舊城改造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經歷了舊城區歷史文化保護中難以估量的失誤。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州片面效仿香港,追求高容積率,大肆引入開發商參與舊城改造,進行大拆大遷大建式的連片改造,而高架路、內環路的大規模建設,也使舊城區嶺南街巷的空間感和民俗風貌不復存在,城市歷史風貌因此大打折扣。 如今從頭邁步。《廣州舊城改造規劃綱要》在明確了舊城區房屋質量、居住安全、公共配套、基礎設施、交通布局、空間環境等方面亟須改造之外,所吸取的歷史教訓就是那種一哄而上的舊城改造,完全無視城市的歷史文化傳承,一次次釀成對廣州歷史景觀的建設性破壞。現在,通過城市規劃來整合舊城改造,過去以舊城基層街區為單位進行的無序改造,開始納入到對舊城區歷史、文化、社區、生態等綜合政策考慮中來。 然而,鑒于規劃本身在當前城市治理中的現實處境,《廣州舊城改造規劃綱要》公示,仍然只能說是一種積極的信號,它表明在政策理念上我們不再視舊城事物為城市建設的敵人。但今天的許多事實表明,理念往往只是代表了理想中的自我形象,落于塵世的總是不堪的現實居多,這也同樣適用廣州的城市建設。因為理念的提升靠的是理性的認知,現實的改善卻要靠利益的博弈。過去歷史文化資源在舊城改造中的流失,與其說是當時認不清歷史文物的價值,不如說是擋不住壓倒性的利益驅動。就在《規劃綱要》宣示理念的當下,更應該關注舊城改造中利益協調機制的進展。 廣州舊城改造規劃預計涉及舊城區60萬拆遷居民,需要近千億改造資金。《綱要》也提出利用市場機制多元化籌措資金,吸引市場資本的參與,提高舊城更新改造的效率。其中的利益機制究竟能否保證產出一個對得起歷史的結果,還需要拭目以待。過去人們說,舊城改造就是市長和市場兩方面說了算,但往往市長和市場的眼里都未必看得清歷史文化之所在。市長說,高樓好就蓋了高樓,高架好就建了高架,F在市長說,廣州要有歷史文化,也希望歷史文化真就有了。 畢竟,歷史文化要面對市民的個人利益、商人的市場利益、官員的政績利益,層層過濾之后還能守得住底線,靠的是政府與公眾結成對公共利益最堅固的同盟。其實,歷史文化就是一個城市最大公共利益。而廣州將要試行舊城改造事前征詢制度,這是另一個公共利益的保險閥。根據設計,舊城改造之前要征詢改造區域居民意愿,同意改造戶數的比例達到90%以上的,方可啟動改造,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戶數達到2/3以上方可實施拆遷。雖然歷史向前的代價讓人難忘,但這些都有了不再是期望的希望。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