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科學的植物設計能將大自然搬回家
3月18日,第四屆中國園林綠化設計高峰論壇在杭州蕭山舉行。本次論壇以“人居環境中的植物景觀設計與營造”為主題,浙江林學院園林學院院長包志毅、廣東棕櫚景觀規劃設計院院長鄧代明,以及ECOLAND易蘭規劃設計事務所副總裁唐艷紅圍繞師法自然、科學植物設計等話題的精彩演講,給與會人員上了生動一課,引起強烈反響。 師法自然營造優美人居環境 園林設計歸根結底是植物設計。除了適地適樹,為植物提供“舒適”的生活空間也是營造優美植物景觀的重要基礎。包志毅在《師法自然,營造優美人居環境》的主題演講中指出,優美的人居環境離不開多層次植物景觀。而合理的空間結構,不僅能為各個層次的植物健康生長創造條件,還能構成疏密相間的景致,帶來良好的視覺效果。“設計師在進行植物設計之前,要對植物材料的生態特性有全面細致的了解,明確植物的季節變化、空間變化,在若干年后會呈現怎樣的生長狀態。為植物留足生長空間,不至于在生長后期由于種植密度過大,出現植物被擠死的問題,這樣做也是為創造更好的園林意境做鋪墊。”包志毅補充道,園林設計應盡量避免破壞自然,要將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樹等自然資源盡可能保留下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添加新內容。只有掌控好地形空間構架和植物配置,才能創造出更加自然的人居環境,實現“將大自然搬回家”的目標。 演講中,包志毅列舉了各地園林景觀運用“師法自然”原則的經典案例并指出,自古以來園林設計都以“師法自然”為原則,做到“師法自然”,前提就是要了解大自然的結構,以大自然植物景觀原理為指導,模擬自然界植物生長狀態進行設計。“應用自然形態和結構、符合自然過程、具備自然功能、滿足人們需求的植物景觀設計才是師法自然的植物景觀設計。”包志毅表示,利用植物生長規律能為設計師創造特色景觀提供很多便利,比如在設計自然樹叢時,將樹形瘦直的高大樹木栽種在樹叢邊緣,樹形較矮的灌木設置在樹叢邊緣,這樣的樹叢才能達到“雖為人種,宛自天生”的效果。 觀察自然界,學習前人的優秀作品是實現“師法自然”的有效措施。包志毅在演講小結中說:“在自然界面前我們只是嬰兒,我們要虛心向自然學習,因為我們對自然的認識非常有限。我們局限于對自然外部形態和簡單結構的應用和模仿,對于自然過程和功能的認識還很膚淺。另外,學習大自然和‘第二等自然’同等重要,研究和分析具有相當歷史的園林作品,向前人的作品學習非常重要,甚至更為現實。” 掌握策略讓植物建管更科學 廣東棕櫚景觀規劃設計院院長鄧代明在題為《居住區植物景觀營造賞析》中指出,植物景觀設計與營造是實現設計意圖的關鍵。優秀的植物設計師應該是一個好的景觀方案設計師和現場施工員,他應充分了解苗木市場,對苗木價格有大致掌握,具備這些要素也是做好植物設計的前提。在居住區設計中,每個區域都要有設計主題,對于重點區域更要做好詳圖,如主入口、水景等,確保設計意圖得以正確體現。植物設計師要在充分理解設計意圖后設計植物概念設計圖,這其中也包括空間群落關系的明確體現。此外,鄧代明建議設計師要幫助客戶設計苗木儲備計劃書。“苗木儲備是在應對房地產項目開發節奏快,景觀施工周期短的情況下保證植物景觀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時設計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植物設計,有效控制建設成本。” 節約理念在園林建管領域的推廣,也對植物設計提出更多要求。ECOLAND易蘭規劃設計事務所副總裁唐艷紅以上海世博園“畝中山水”項目為例,提出了植物設計七個節水原則———整體規劃、慎用草坪、有效灌溉、精選植物、提高土質、覆蓋表層、正確維護。唐艷紅指出,在整體規劃中,植物設計不僅要考慮植被剛剛栽植的效果,5年甚至10年以后的景觀效果都要明確。“草坪不是用來填空的,設計時應先確定完整的草坪區域,再在建筑邊角、道路周邊種植基礎植物。草坪的后期養護比較麻煩,費用也很高,除非有一定功能性,如作為兒童游戲區、雕塑背景等,我們建議盡量少設置草坪。另外,不同植物對水分需求不同,在植物設計中要將喜濕和喜旱的植物分區設置,這樣不僅便于灌溉,也不會出現水分不均影響植物正常生長,最終破壞植物景觀。” 之所以在植物選擇中推崇鄉土植物,唐艷紅表示,鄉土植物適應性更強,大部分情況下在后期養護中非常省水,無需施肥和施用殺蟲劑,可節省大筆維護費用。鄉土植物還能為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和生存空間,突出地方景觀特色,利于地方經濟發展。“在國內的園林景觀中,土壤表層覆蓋應用較少,即便有,也多以草坪、地被等為主。事實上,將木屑、碎石作為地表覆蓋物,既能為土壤保濕,其自身分解的物質可為植物供給養分,還能在色彩、質感上為景觀增色,可謂一舉多得,值得提倡。”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