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山東寒亭打造三萬畝生態濕地
滿目蔥綠,碧水掩映,水中野鴨自由嬉戲,不知名的鳥兒從空中劃過,沁人心脾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如今,在寒亭區高里街道,“禹王生態濕地”已經敞開了她的懷抱,尤其是那些筆直如竹、細葉如柳的“竹柳”,像銀行一樣,儲蓄著明天的財富。 規劃 “一心兩軸八片區” 濰坊禹王生態濕地,總占地面積3萬畝,核心區占地1萬畝,總投資12.8億元,其中近期6.85億元,遠期4.95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億元。 一期規劃范圍北至引黃濟青干渠,南至西官亭村,西至西官亭村道,東至高里街道與固堤街道行政區域交界,總面積約為5.94平方公里。計劃建設成為集生態教育、濕地觀光、特色種植與養殖體驗、商務休閑于一體的精品濕地。 根據總體布局情況,這里將呈現“一心兩軸八片區”的規劃形式。 “一心”指濕地保育與恢復核心區,主要營造成生物的重要棲息地,是濕地生態系統的核心保護區域;“兩軸”分別是自然景觀軸和文化景觀軸,自然景觀軸連接濕地和其他自然景觀節點,文化景觀軸主要展示與傳承生態文化、濰坊本地傳統文化。“八片區”分別是濕地恢復及觀光體驗區、濕地產業種植示范區、特色水產養殖及水鄉農家樂區、生態別墅度假社區、特色農業種植示范區、高端商務休閑區、戶外運動娛樂區、入口引導區。 建設 五年內“粉墨登場” 高里街道禹王生態濕地是濰坊市區范圍內唯一的一塊面積較大的內陸河流型濕地。生態環境良好,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蘆葦、菖蒲等各種水草遍布,濕地內生活有野鴨、野雞等禽類。 根據規劃,2010-2015年為建設時期,一方面,通過生態環境建設打好生態濕地的生態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構建旅游產品體系,完善配套設施,建立較為齊全的旅游產品體系、服務接待體系和環境監控體系;等到遠期2016-2020年,各項工作穩步推進,適時發展高端商務旅游產品,壯大旅游經濟,進一步提升禹王生態濕地知名度。 如今,禹王生態濕地已經開始搭建濕地生態保護和基礎設施的整體框架,啟動濕地重點恢復與保育區的生態建設,啟動入口區居民搬遷與綜合服務設施建設。 亮點 “綠色銀行”錢途好 2010年春節過后,高里街道林業站、水利站等多部門迅速行動起來,選擇了以“銀行理念”來經營能夠定期或活期“變現生錢”的竹柳苗木。景觀路兩側各50米栽植抗鹽堿轉基因樹種“竹柳”成為濕地建設的一大亮點。 綠化帶全長8368米,完成流轉土地1806畝,涉及農戶931戶,栽植定植林42.18萬株,扦插苗320萬株。 竹柳種植項目僅高里街道的投入資金就達541.8萬元,本著經濟效益與綠化效果相結合的原則,街道以合作入股分紅的形式,與湖北華燁有限公司簽訂竹柳種植管護合同,采取政府+公司的合作模式經營。 綠化帶分定植林區和苗圃區,政府負責土地租賃費用,第一年給予合作公司適當補貼,從第二年開始,政府不再負擔任何費用。合同公司負責提供合格樹苗及種條,并負責栽植、管理與防護,經濟收益按政府和公司49:51的比例分成,這樣既解決了政府投入過大又無效益及管理難的問題,也解決了合作公司的后顧之憂。 從農戶手中流轉的土地,承包金按每年6月30日當天的小麥價格每畝1000斤支付,通過土地流轉解放的農村勞動力再接受湖北華燁有限公司返聘,以每天60元的工資參與竹柳的綠化管護工作,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而竹柳定植林將于6年后進行采伐出售,每畝預計收入近5萬元,苗圃每年每畝預計收入1萬余元。 竹柳種植,成了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6月11日,記者在大片的竹柳林旁看到,這里綠波蕩漾,管護人員正忙碌著。“我家的土地流轉出來種植竹柳,每年都能拿到土地承包金,現在我還被返聘管護苗木,每天60元,收入比單純種地強多了。”西官亭村村民程希望高興地說道。
編輯:songgaofeng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