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全文)
第九章 和諧家園 災后恢復重建要體現人文關懷,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注重保護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落實民族宗教政策,構筑各民族和諧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美好家園。 第一節 人文關懷 心理康復。實施心理康復工程,組織漢、藏雙語專業心理咨詢人員,采取積極心理干預措施,醫治災區群眾心理創傷,促進身心康復。 社會福利。實施弱勢人群特殊關懷工程,增強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優撫安置服務能力。恢復重建社會福利院、敬老院、兒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設施。關愛殘疾人,優先恢復重建殘疾人康復設施,在城鄉居民住房重建中優先安排殘疾人家庭住房。恢復重建青少年活動中心。發揮社區(村委會)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營造關心幫助孤兒、孤老、孤殘的社會氛圍。
第二節 扶貧開發 貧困村產業扶持。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建設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發展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馬鈴薯種植、畜牧業養殖。發展民族家庭手工業和小型農產品加工業,扶持貧困村、貧困戶建立綜合性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多渠道增加受災農牧民收入。開展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 易地扶貧搬遷。對居住在生態環境惡劣、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等地區的貧困人口,有計劃地實施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產業發展。 勞動力轉移培訓。對青壯年勞動力進行“雨露計劃”和實用技術培訓,開展以中長期培訓為主的民族服裝加工、民族用品加工、機械修理、藏繡等各種專業的技能培訓,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第三節 文化遺產保護 文物保護。對國家級、省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文物點實施保護性清理、維修加固和修復重建。對館藏文物、寺內文物進行認定和修復。維修加固和重建受損的博物館、文物庫房、文管所。注重文物保護與當地居民生活特別是宗教生活的和諧共存,做好文物保護修復與開展傳統宗教文化活動的協調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點恢復重建受損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博物館。培養民族民間文化傳人,加強卓舞、依舞、民歌、安沖藏刀鍛制技藝等的傳承。 地震紀念設施。保留必要的玉樹地震遺址,建設紀念設施。
第四節 宗教設施 宗教活動場所。對損毀宗教活動場所及宗教教職人員生活用房的恢復重建,要一視同仁,同等對待,合理安排,給予支持。寺院等宗教活動場所的恢復重建,由相關部門進行評估并與寺院管委會協商,合理制定恢復重建方案。其中涉及文物保護單位宗教活動場所的原址恢復重建方案,要按規定報文物主管部門批準。 宗教教職人員生活用房。宗教教職人員生活用房的恢復重建,要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標準,與寺院管委會協商,統籌考慮施工組織方式。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1)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