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北京市旅游觀光采摘園規劃建設初探
2、生態的原則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旅游觀光采摘園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果園自身的生產生活需要注意生態方面的要求,不要對自身和周邊產生不良的影響。在開展觀光旅游后就更加需要重視環境的治理,旅游勢必會帶來大量的污染,這就需要規劃設計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文化傳統的延續。同時,果園需要一個恬靜、適宜、自然的生產生活環境,為來此旅游觀光的人消除、緩解工作生活帶來的壓力。 3、經濟性原則 開展旅游觀光采摘和對果園進行園林的改造無非是為了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規劃設計當中要把經濟生產融合到里邊來。尤其對于各類果園來說,規劃設計要能夠使采摘進行的更好,采摘的經濟效益就越高,同時要充分考慮非采摘季節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突出特色的原則 特色是旅游觀光采摘業發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就會愈強,因而規劃設計要與觀光果園的實際相結合,明確資源特色,選準契合點,使整個果園的特色更加鮮明,使園林規劃更直接地為旅游觀光采摘服務,為園區的果品生產服務。 5.文化的原則 深入挖掘果品中的傳統文化內涵,以及由此而來的一些詩詞歌賦,在果園的環境設計中應體現出其內在的文化特征。豐富果品文化、展現果品文化,以果品文化為主題,建成集旅游、觀光、采摘為一體的現代化果品觀光園。 3.3 北京市旅游觀光采摘園的規劃建設 2002年,北京市從三個方面重點抓好觀光果園的完善與建設:一是在全國率先出臺觀光農業方面的第一個技術標準,即“北京市旅游觀光果園標準”;二是完善建設一批北京市旅游觀光果園示范園。在保障生產優質精品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果園的園林美化景觀效果,并體現科普、休閑、娛樂等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了16個果園的景觀效果設計,并已開始施工建設。三是資金重點扶持。目前已爭取到國家、市、縣級對這16個觀光果園的重點建設經費2400萬元。首批選定的17個觀光果園將重點發展蘋果、梨、桃、櫻桃、葡萄、柿子、棗等優勢樹種,果園面積11360畝。面對2008年綠色奧運的開展與北京生態環境建設力度的加大,要求果品生產快速向安全無公害標準化轉變,與國際化標準接軌,而生態型、科普型、休閑型的旅游觀光果園的出現正是促進北京生態建設,將生態與經濟相統一的最好體現[4]。國外的許多國家,旅游觀光果園作為果園增收的一項有機組成,已成為果園發展的一部分;而在中國,雖然果園觀光采摘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部分地區也已投入了相當的財力和物力,但就目前而言,許多果園都建得很不規范,缺乏服務意識,不符合旅游觀光要求,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環境現狀常常讓游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對觀光果園今后的發展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因此,一方面,我們要結合本國國情、體現當地特色,在不斷完善園內基礎設施的同時,增設各種旅游設施,規劃游覽內容,力求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同步;另一方面,在建立標準示范園的基礎上,(且以分別在大興、海淀、門頭溝、昌平、平谷、順義六個區縣各選一個主栽樹種體現北京特色果品且具代表性、資源條件占優勢、地方政府重視、資金配套能力強、已取得一定成績的果園進行開發)形成一套旅游觀光果園的建設辦法,為觀光果園的建設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樣板與參照。 山區特色林果業、養殖業和休閑旅游業的主導產業地位進一步確立,使其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加大農業資源和旅游資源的整合力度,達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農業園林景觀的和諧統一;利用多元投資的方法,完善采摘園區和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果樹品種上做到品種優化和資源科學配置,提高科技含量,打造全新的生態農業區;理順銷售渠道,建立高素質的銷售隊伍,充分利用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農民牽線搭橋。全年發展果樹17萬畝,高效果園達到50萬畝;新建養殖小區427個,累計達到861個,入區農戶1.7萬戶;發展專業養殖村320個;山區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和36%;新發展民俗旅游專業村37個,旅游專業戶1144戶。三大主導產業在山區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中的作用日益增強。平谷摘桃、大興摘梨、昌平摘蘋果……京郊的特色采摘吸引了大批市民涌入果香撲鼻的果園。幾年來,京郊旅游不斷在城區“升溫”,給京郊果園發展采摘游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市民在投身京郊旅游觀光的同時,希望當回“果農”,過把“采摘豐收”的癮。近年來,到郊區觀光、采摘已成為人們喜愛的旅游度假活動。各區縣根據自身區位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優質果品業,并找準“中秋”、“國慶”這一賣點,把采摘和旅游觀光結合起來,辦起豐富多彩的采摘節,帶動農民致富。 4、北京市旅游觀光采摘園建成意義 隨著收人、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廣闊、質樸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拓展了農業發展的新空間,開辟了旅游業發展的新領域。[5]旅游觀光采摘園以其高標準的園內基礎設施、高規范的科普展示項目、高水平的生態環境營造、以及各具特色的園林景觀小品、極具風味的果品采摘游樂活動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時,使得各地現有果園的不規范得到很好的控制。旅游觀光采摘園規劃建設充分利用果園優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自然環境及便利的交通,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適應游客的各種品味及需求,把旅游觀光采摘園建成了一個集生態示范、科普教育、賞花品果、采摘游樂、休閑度假、生產創收于一體的綜合性果園。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北京市全市開放果園總面積近22.69萬畝,比去年擴大了一倍。觀光采摘人次超過300萬,采摘收入近9000萬元,畝效益比起正常栽培的園子要高出數倍。到2002年,北京市開放觀光采摘果園533個,面積28.7萬畝,接待游人335.5萬人次,采摘果品2098萬公斤,采摘收入9730.4萬元;僅懷柔、順義、海淀通過觀光采摘促銷果品157萬公斤,收入667.6萬元;現在的一些觀光果園平均收益為7000—8000元/畝,其中最好的旅游觀光果園已經達到3萬/畝。北京果樹業的發展目標是將現有果園的70-80%發展成旅游觀光果園。因此,旅游觀光采摘是果品生產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先導產業,也是各個地區實現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最佳切合點。旅游觀光采摘園的的建設使北京市果品的生產開發實現了由單一經營到多元化發展,由單純的京郊農業生產轉變為區域開發、成片發展,同時也為北京市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開拓了新的領域。 呂明偉/山東臨沂人/地址:北京市北三環裕民中路8號 北京市林業局景觀園林設計有限公司 郵編 100029 電話 13671365480 [參考文獻] 1、俞孔堅,觀光旅游資源美學評價信息方法探討,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俞孔堅,1987,中國自然風景資源管理系統初探,中國園林(3):33-37 3、呂明偉,園林藝術中的植物景觀配置,山東綠化 2000,(2)31-32 4、甘敬、胡涌,綠色奧運與北京生態環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2,24(6):61-66 5、黃郁成、黃光文,論農村旅游開發的資源憑借,旅游學刊 2003,18(2):76-79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