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亞太區世界遺產地定期報告培訓內容
定期報告簡介 締約國定期(6年一次)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一份報告,就本國世界遺產保護狀況作出詳盡的說明。 定期報告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締約國執行世界遺產公約的情況;第二部分為每一個世界遺產地的保護狀況。 定期報告由什么機構負責 締約國本身負責定期報告的編寫工作。 締約國可要求秘書處和咨詢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國際文物保護和修復研究中心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供專家咨詢。 世界遺產委員會及其秘書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支持締約國的這些任務,并幫助執行區域定期報告戰略。 世界遺產委員會審查和回應締約國的定期報告,最后,將調查結果匯總到報告中,向教科文組織大會匯報。 定期報告的目的 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的第29條和操作指南的第199到210段,定期報告具有以下四個目的: 1、評估締約國對世界遺產公約的應用情況; 2、評估世界遺產地的世界遺產價值是否隨著時間推移一直得到維持; 3、更新世界遺產地的信息,記錄遺產地環境和遺產保護狀況的變化情況; 4、為區域合作和各國之間的信息和經驗交流建立了機制。 第一輪定期報告的時間和規模 ![]() 共計:146個締約國的496個遺產地被評估,其中亞太區96個 第一輪定期報告涉及的中國世界遺產地 共14處(1994之前),具體如下: 長城(1987) 黃山(1990) 黃龍風景名勝區(1992)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1994) 亞太區第一輪定期報告(1999-2003)的成果 ·文件出版 主題: 亞太區的全球戰略 世界遺產價值的鑒定和保護 世界遺產面臨的威脅和風險 ·光盤發行 亞洲行動計劃2003-2009 目標: 能力建設: 申報文本的準備,遺產地管理規劃 立法機制的加強 保護和管理手段的提升 信息共享 扶貧和社區參與 亞洲后續戰略第二階段: 國家和亞區域行動計劃的實施 世界遺產中心和咨詢機構幫助代表不足的締約國準備申遺文本 根據全球戰略明確差距,修改國家預備名錄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