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敏:保全并做大苗圃是城市綠化的基礎
王文敏
“重視城市綠化是改善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條件的必由之路。”21日,雖然已退休20多年,卻一直心系哈爾濱的綠化、年屆70的哈市園林科研所原所長王文敏記者說,希望哈爾濱能夠積累豐厚的苗源儲備,嚴把綠化關,保證城區每一棵樹木都茁壯生長,再增加一些公共綠地,讓市民享受更多的綠化成果。
貢獻:
引外地樹種
豐富本地資源
1964年畢業于沈陽農學院園林專業王文敏來到哈爾濱市第二苗圃負責育苗技術,在此期間,還因為業務過硬,被請去為新入行的年輕人做園林業務培訓。1972年,王文敏調到實驗林場,也就是哈市園林科研所的前身,后來挑頭開展花灌木、喬木相關的課題研究。
在科研所的試驗田里,還有很多王文敏當年種的樹,其中有很多都是她從外地背回來的,有的是樹苗,有的是種子,“只要是耐寒性強、而且哈爾濱沒有的植物,我都想方設法地給帶回來,在科研所的試驗田里育種、馴化,看是否適合哈爾濱的氣候條件。科研所里的興安柏就是我從小興安嶺背回來的,現在長得特別好。”
最讓王文敏驕傲的是,經她多年的努力,使得玫瑰適應哈爾濱的氣候條件,并在城市綠化中廣泛應用,“有十多個品種的玫瑰都在咱們哈爾濱成功落腳了,尤其是多季玫瑰,不僅好看花期還長,是玫瑰中推廣最好的品種。”另外,還有牡丹、大花圓錐木繡球、華西銀臘梅等都是王文敏分別從山東菏澤、吉林長春、寧夏銀川引進來的。
建議:
嚴把關
種活每一棵樹
有一次,王文敏發現一處休閑廣場附近正在栽丁香樹,一棵挨一棵地種。王文敏極力反對這種綠化方式,“像這種不合理的密植,浪費了大量的苗木和土地資源。”
王文敏還發現,現在有一些高檔的居民小區為吸引消費者,設計新奇的綠化景觀方案,完全不顧哈爾濱的氣候條件和立地環境,很多設計者本身對樹木的生態習性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搭配才是科學合理的。“前年,我去親戚家,發現他家小區正在種從山里挖來的白牛槭,我就找到施工負責人,告訴他們這種樹在這兒很難栽活,勸他們換個樹種,那負責人說,圖紙上就這么設計的,就得種這個樹。”去年,王文敏再次去親戚家的時候發現,又換了一批新的白牛槭,“這就說明原來樹都死了,就因為設計人員不懂,瞎了這么多樹。”
希望:
做大苗圃
為城綠攢家底兒
王文敏表示,“苗圃是城市綠化的基礎,沒有好的苗木,一切都是空談。”王文敏特別擔心哈爾濱的國有苗圃可能被迅速發展的城建漸漸吞噬,“如果苗圃面積縮小或者將苗圃搬遷,損失的不僅僅是一筆經濟賬,還會讓哈爾濱距離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越來越遠,嚴重拖了城市綠化的后腿。”
王文敏說,從山里挖來的樹可能長在陰面、陽面或者是坡地,一旦改變了植物的生存環境,保準栽不活。另一個弊端是上山挖苗破壞了樹根,大大降低了大樹進城的成活率。“我曾在試驗田里挖一棵不到半米高的樟子松,你一定想象不到小苗的根系達到7、8米長,一棵苗子,我一個人挖了兩天。”每次看到街路上成排的山樹栽不活,王文敏都心疼的要命,“山里的生態環境被破壞了,到了城里也沒活,太可惜了。”王文敏懇切地說,“可見,保全并做大苗圃,才能從根本上為哈爾濱綠化攢家底兒。”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城市綠化為什么不用韭菜?
近年來國家對環境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環境的改善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城市的綠化建設,綠化面積不斷擴大。各個城市的發展節奏非常快,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鋼筋混凝土結構。城市的街道上【詳細】
大葉油草——低調的城市綠化“新寵”
大葉油草,這種海南本地人很常見,卻叫不出名字的小草,正在成為省會海口城市綠化的新寵,不得不說這是本土物種頑強生命力的表現——它們耐寒、耐踩,關鍵是還省水,當然,它們也很好看。【詳細】
成都:《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導則(試行)》出爐
“成都增綠十條”明確,要實施城市道路增綠,繼續大力推進中心城區道路綠化增量提質工程,通過增加喬木數量、科學配置喬灌草,不斷提升綠化總量,彰顯成都道路景觀品質。【詳細】
鄭州第七屆宿根花卉展 宿根花卉的“饕餮盛宴”
河南·鄭州第七屆宿根花卉展昨日在鄭州市第三苗圃開幕。展出的花卉有宿根花卉的新品種、一二年生花卉新品種、蔬菜新品種、觀賞草、水生植物等百余個品種約50萬株花卉。開幕第一天,已有不少鄭州市民迫不及待地來到苗圃,爭相一睹夏日繁花盛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