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寒旱所展開青藏鐵路周邊生態恢復研究
10月16日,記者從中科院寒旱所了解到,中科院寒旱所開展青藏鐵路格爾木至安多段沿線高寒植被、土壤特性研究,該項研究對青藏鐵路沿線的植被恢復與植物防沙工程具有指導意義。
青藏鐵路所跨越的青藏高原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也是目前世界上受人類擾動影響最少的地區之一。青藏高原高寒、干旱、少氧的嚴酷自然條件導致了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十分獨特、脆弱、對人類擾動極其敏感的自然屬性。青藏鐵路的建設不可避免的對沿線高寒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在自然和人為干擾因素的雙重作用下,青藏鐵路格爾木至安多段沿線沙漠化現象日趨嚴重,并對青藏鐵路的正常運營造成了威脅。鐵路建設引起的植被退化是否會導致沿線區域沙漠化的發展,如何采取適宜而有效的植被恢復措施抑制沿線沙漠化的日益發展,處理好鐵路建設與高原環境保護的關系,這是全世界十分關注的問題。
中科院寒旱所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敦煌戈壁荒漠生態與環境研究站科研人員參與開展青藏鐵路格爾木至安多段沿線高寒植被、土壤特性與人工植被恢復研究。沿線高寒植被的主要分布種有91個。經過科研人員反復論證和實驗,他們認為沿線植被恢復比較有效的方法是選擇紫花針茅、垂穗披堿草、燕麥、棘豆、黃芪、蒿草、梭羅草等當地草種,采取原生植物種子異地繁殖,再經沿線播種或栽培撫育,從而達到植被恢復的目的。該項研究對青藏鐵路沿線的植被恢復與植物防沙工程具有指導意義。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
天津加大力度推進濕地保護
出臺規劃、搬遷移民、流轉土地、拆除建筑……為保護“華北綠肺”,涉及87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7.4%的濕地保護舉措正在天津加大力度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