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發布中國保護文化遺產報告中的三點啟示
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體現。中國的考古遺址、歷史建筑、表達性藝術、文化景觀和多民族特點享譽世界。然而,過去30年中國空前快速的經濟發展與城市化,對諸多寶貴的文化遺產造成了一些危害。7日,世行發布新報告,從世行與中國合作中總結出的一整套最佳實踐和經驗啟示,奉獻給中國及世界各國從事城市規劃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人員借鑒。
在過去18年里,世界銀行在中國支持了12個與文化遺產保護有關的項目,貸款總額約13.23億美元。世行新報告《保護過去,為未來奠定基礎》概要介紹了這些項目采納的方式方法,梳理歸納了經驗教訓,明確了未來的方向以及面臨的挑戰。
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雯翔在報告前言中表示,中國與世行的“合作涉及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不僅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而且所處的環境也完全不同。雙方的合作伙伴關系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
他指出:“中國和世界銀行的合作具有創新性,因為這種合作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標準做法與獨特項目特點的結合、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結合。工作重點在于把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化、環境管理和文化旅游業發展聯系在一起。”
報告重點突出了三方面的經驗與啟示:
·把基礎設施改善和城市再生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結合起來。加強多部門協調參與城市規劃和開發控制機制十分重要。市政當局須清楚地了解本市重要的歷史、科學和文化遺跡,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吸收工程、規劃、環境、文化遺產保護、建筑和經濟等多方面專業人士參與,還須限定和控制土地利用,防止在歷史遺跡附近進行不當開發,可采取建立緩沖區、建筑物限高、保護重要景觀等措施。在基礎設施改造中,須制定和落實與歷史街區和建筑物相匹配的設計、技術規范和施工指南。在住房改造中,在保護歷史街區傳統民宅的同時,也應滿足居民對提高生活水準的愿望。
·在保護工作中采納最佳做法,保護文化遺產的全部價值和意義。開發文化遺產保護工具,使之成為文物局、城市規劃和遺產地管理人員的長期資源,這些工具包括文化遺產保護戰略、數字檔案以及世界遺產地保護與管理更新計劃等。為從事保護工作的機構和專業人員提供技術援助,加強能力建設。動員社區居參與認定文化遺產和決定保護活動的優先順序,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居民對文化遺產的認識,還可以激發居民自愿承擔起保護的責任。為了使保護活動具有可持續性,市政當局須制定文化遺產地日常運營維護所需要的資金預算和人力資源計劃,也可以幫助部分遺產地制定預算外創收戰略,開發文化上適宜的收費項目。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對歷史性建筑物的適應性再利用,是推動可持續保護和經濟發展的一項有效戰略。經驗顯示,歷史性建筑物承辦與周邊社區居民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更容易得到關注和維護。隨著國內外旅游人數的迅速增加,要想發展可持續的文化旅游,就需要加強戰略規劃和遺產地一體化開發,包括開發旅游產品和服務、培訓當地社區和建立遺產地監管維護的管理體系。
在總結過去經驗教訓的同時,報告也強調有必要考慮下一階段的問題,如果能以建設性的思路研究這些問題,則更有利于中國有效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這些前瞻性的問題包括:
·如何推動實現文化遺產保護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如何利用傳統知識促進智能型經濟增長和節能;
·如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業發展之間的融合;
·如何把文化遺產保護看作是創意產業的一項資產。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羅蘭德說:“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世界銀行的思路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變化:從項目最初只是為了“不破壞”,到文化遺產項目的專項投資,再到新一代的項目利用文化遺產和歷史名城的獨特資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他說:“世界銀行協助中國政府在管理城市化進程中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從這一合作中獲益頗多。考慮到這些問題以及文化遺產的不可替代性,世界銀行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繼續推進與中國成功的合作伙伴關系。”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如何防止中國歷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決歷史文化街區在開發中千街一面的問題,首先要從理念和認識的高度真正將歷史街區作為一項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再開發,只有這樣才能自發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價值,并將之作為推動老城復興的重要手段加以傳承和發揚【詳細】
官員被免職建園林 400年后成了文化遺產
園林是蘇州的名片,多研究一下園林的歷史,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古代園林都是官員被貶官后回家建起來的,蘇州自古就是一座適合生活的城市。【詳細】
自然和文化遺產當共同保護
地理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不同自然條件的影響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文明。當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惡化或消失,文明就會隨之塵封。可以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的歷史。【詳細】
省級文化遺產主題公園建設探討
省級文化遺產主題公園是指以重要文化遺產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遴選,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突出公益性,開放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