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樹古樹移植進城該剎車了
近日,經多家媒體報道,合肥蜀山區南崗鎮從越南原始森林陸續引進的250棵百歲以上的紫薇樹,每棵古樹大約40萬元,首批98棵紫薇樹已經集體死亡,由此帶來的直接損失達數千萬元。
近年來,一些地方為追求城市快速綠化效果,耗費了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從農村、山林地區大批地移植大樹古樹進城,此舉看似是加速城市綠化的“大手筆”,實則顯然違反了“樹挪死,人挪活”這樣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所以,合肥蜀山區南崗鎮耗費巨資引進古樹最終失敗的后果,完全是在意料之中、不足為怪的事情。本來,大力推進城市綠化是件好事,只要循序漸進,堅持數年、十幾年,必能見效的。只要頭腦清醒,不急不躁,遵循城市綠化的正確路徑和大自然的客觀規律,數千萬元之巨的“學費”原本是用不著交的。
由此,筆者認為,不妨通過合肥蜀山區南崗鎮引進大樹古樹失敗這一案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政府有關部門乃至全社會各方人士都能對移植大樹、古樹之不科學、反自然,以及所造成的種種弊病與后果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進而樹立起科學的生態文明觀。
首先,挖掘大樹,異地栽植,違背了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改變樹木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顯然不利于樹木生長、破壞原生生態的道理。其次,從山區、森林或農村移植樹木到城里搞綠化,這是一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其結果不僅不增加森林碳匯,而且還破壞了森林資源,極不利于鞏固多年的林業建設成果。第三,移植大樹成本費用之高,耗費人力、物力之巨,顯然不符合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大力宣傳樹木學、生態學、生態文化和生態文明知識,弘揚生態道德,大興愛護樹木新風尚,增強全社會愛護樹木、保護森林的自覺意識。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既慢不得,也是急不得的,只能順其自然。城市的綠化應該也是如此。本來,城市綠化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生活環境,增進人民身心健康。這是個民心工程,但是不是只爭朝夕就可完成的。也并非一定要立馬“營造”出一個大樹參天、巨木林立的生態環境才算是綠化工程的大成功、大手筆的。其實完全可從種植小樹苗等開始。城市綠化工程,只能是也應該是一個“慢工程”,需要主政者和參與者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該等還得等,該耐著性子還得耐著性子,不妨等上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讓小樹苗慢慢地長成參天大樹。城市綠化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生活環境,增進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個城市的綠化水平,營造出一個宜人的居住環境,在綠化建設過程中,應該要堅持生態,景觀,經濟三個原則。城市建設中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在綠化建設中花太多的錢,且最終是以失敗告終,老百姓是不會樂意的。因為講究實際、尊重自然規律的老百姓是并不急著要把自己居住的城市立馬成為“森林城市”的。
有人認為,一個城市如果沒有幾棵大樹,會顯得這個城市非常地沒有歷史,沒有文化的沉淀。這種看法其實大可不必。而如果為了“營造”城市的歷史底蘊,不惜巨資地甚至掠奪性地移植他鄉異地的大樹,則更是違法自然規律、最終難逃自然懲罰的大敗筆。這一回,合肥蜀山區南崗鎮引入古樹失敗即是一個令人警醒的案例。
所以,是到了讓大樹古樹移植進城市這一違反科學發展觀的“形象工程”剎車叫停的時候了!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印發 損害古樹重罰
近日,山東省日前印發《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規定,有損害古樹名木正常生長行為,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詳細】
福建省12株古樹喜摘“中國最美古樹”桂冠
中國最美杉木【詳細】
北京4萬余株古樹將全部GPS定位
去年底,北京市組織開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工作,調查范圍包括16區以及11個市屬公園、林場,預計5月底調查工作將全部完成,6月開始為古樹名木換發新版【詳細】
王安石家鄉古樹古宅的前世今生
在不少人追求急功近利的當代社會,江西撫州籍民間文化遺產保護者馬達東先生則秉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