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五:《綠色的云》之點評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國務院參事劉秀晨先生長期從事園林規劃設計工作,是全國綠化獎章、國優工程獎、北京市園林設計一等獎獲得者,北京市第一批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北京市勞 動模范;為國務院"有貢獻的科技專家",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劉秀晨先生是業內實踐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他還出版過諸多文集,《綠色的云》是其專著之一。 中國風景園林網近期推出劉秀晨先生的專著《綠色的云》系列文章,本期推出《綠色的云》中《點評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點評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焦點訪談"提綱
你看過這個公園嗎?
我是這個項目方案競標的國際評委,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又多次應邀去現場參加研究實施方案,所以還是比較了解的。
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一、最大的公園
盛世興園林,自古都是這樣的。秦阿房宮,漢上林苑,唐繡嶺禁苑,明清三山五園、避暑山莊都是大面積的園林,不過古代園林都是為少數人服務的皇家園林、寺廟園林和宅院園林。今天的城市園林是為整個城市服務的,為全體人服務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就是新時代盛世興園林的代表。它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公園,世界上這么大的也少有,680公頃,大約是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的2倍,是頤和園的2.5倍,更可貴的是它地處城市中心的北部,與城市東部的CBD和西部的中關村這些建筑密度大的地塊,形成動與靜的對比。它還處于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內,是北京綠地系統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通往自然的軸線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在首都北中軸線的終端,它不僅僅是最大的公園,還將城市軸線從這里融入自然。因此可以把它叫做通往自然的軸線,是城市的綠肺和生態屏障,奧林匹克的后花園,市民的健身休閑地,也是鳥巢、水立方中心區的背景畫面。北京的城市軸線從明清以來就是從永定門到鐘鼓樓,中間穿越前門、天安門、故宮和景山,全長6.9公里。這是一條有建筑構成的實軸,現在這條軸線向北向南延續到五環路,大約25公里,中間是道路,兩側是建筑,實軸變成了虛軸,向北進入奧林匹克中心區,中間是中央大道,兩側是鳥巢和水立方,直至一片水澤和鄉村,把這條虛軸融化在自然之中,實現了從實到虛,從虛到自然的兩步轉換。公園的這一立意凝聚著我們這一代人對北京軸線的理解和詮釋。進入公園的山系呈自然布局,其走勢與北京西北部燕山與太行山交匯是一致的,形似兩山交匯的余脈。這樣的軸線就像是一條龍脈,濃縮了城市的精華,引領城市的秩序,是一種城市精神的表達。
水池一景。(中國風景園林網配圖,圖片來源于網上資料。)
三、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成功嘗試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在規劃和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中,走在時代前列,既繼承傳統園林的造園法理,又遵循現代園林的理念,在城市生態、景觀、文化、休憩和減災諸多功能上體現得準確到位。它展現給我們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園林不斷探索取得共識的最新成果,因此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o 傳統方面:中國自然山水園林的基本構架--奧海(即龍形水系)與仰山相呼應。北為山體,南為水系,負陰抱陽、山體磅礴、以勢取勝,水體大氣,以形動人,師法自然并具詩情畫意。致高點上的天境景區,次高點上的林泉高致,其中的疊石理水都是中國式的,意境深遠,清新自由,是具有中國文化氣質的景觀格局。
o 現代園林的表達:以綠為主,將植物造景進行到底。從混交林到草地、濱水和水生植物,大片的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功能濕地,景觀濕地的展示。無論地形、道路、建構筑物如何變化,植物始終是第一主角,甚至連跨過五環路南北兩園的連接橋,都創造條件建成植被豐富的綠地,并成為動物通道。這些優美并富于個性的植物配置,把生態與景觀功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成全綠色之美、自然之美、和諧之美。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劉秀晨:贊美衡水園博會,呼喚原生態衡水湖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國務院參事、北京市園林局原副局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劉秀晨發表題為《贊美衡水園博會,呼喚原生態衡水湖》的主題演講。他提出,河北省首【詳細】
劉秀晨:北京園林文化發展與繁榮的思考(五)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園林觀念在不斷探索深化和完善,設計隊伍在擴大。在實踐中設計人員結合國情在繼續從傳統文脈中吸取營養的基礎上,吸納國外新思潮新理念,順應現代需求創造了一些較好的作品。【詳細】
劉秀晨:北京園林文化發展與繁榮的思考(四)
北京古建園林文化的現實地位和歷史地位十分突出,也是北京獨有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建議政府應該多多關注古建園林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緊密聯系,使之更大范圍地發展成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著力點。 【詳細】
北京園林文化發展與繁榮的思考(三)
園林即城市。我們要用園林的理念和方法論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這也是城市發展的基本理念。這當中包括科技與藝術的手段。科技使園林技術不斷進步,實現園林功能的最大化,如增加綠量、綠質和綠地的合理布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