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華南植物園有植物能“吃”重金屬
有的植物有“特異功能”——特別能“吃”土壤中的重金屬,名曰“超富集植物”。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的專家近來找到了4種特別能“吃”鋅或鎘的植物,可用于修復被污染的土壤;還發明了尋找超富集植物的有效方法。
據了解,目前我國受污染的土壤面積已占耕地面積的1/5左右,總面積超過2000萬公頃,其中重金屬污染(主要是Pb、Zn、Cd)約占污染面積的30%~40%。日前,國家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歷時6年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出爐,中央財政將投入300億元修復被污染土地,而植物“修地”是土壤污染治理最有效發方法之一。
超富集植物,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希望”之一。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夏漢平和他的科研團隊,找到了超級能“吃”鎘的少花龍葵。少花龍葵高挑細長斯文秀氣,可“吃”鎘不含糊,此外,該團隊還發現雜交狼尾草可修復鎘、鋅污染,熱研11號黑籽雀稗和串葉松香草也可修復鎘污染土壤。
經過反復研究,夏漢平發明了一種利用土壤種子庫尋找超富集植物的有效方法,獲得國家專利授權。據介紹,不同的植物,對土壤中成分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超富集植物“吃”重金屬的能力至少是普通植物的100倍。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雨后華南植物園珍貴的老照片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身是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創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后為華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現有正式員工323人,流動人員148【詳細】
廣東成立特色小鎮發展聯盟
12月13-15日,2017年廣東省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現場會暨特色小鎮交流對洽會在中山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