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年減少二十七個“西湖”
占據浙江十分之一面積的濕地正因過度圍墾、水質污染等原因大幅縮水,十年間面積減少了1.72萬公頃,面積相當于27個西湖。從本月1日起《浙江省濕地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明確提出了3種濕地保護方式,以法律形式對浙江濕地予以保護。
據浙江省林業廳總工程師藍曉光介紹,浙江省擁有111萬公頃濕地,相當于浙江國土面積的10.90%,建有濕地及濕地有關的自然保護區10個,國家濕地公園11個。濕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物等發揮重要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然而,受過度圍墾、水質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影響,浙江的濕地卻在過去10年間減少了1.72萬公頃,相當于減少了27個西湖。
“12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濕地保護條例》就明文規定,在濕地內禁止設立開發區、工業園區行為,禁止擅自開墾、填埋濕地,開采地下水……這部專門法規中,對浙江的濕地保護提出了具體要求。”藍曉光表示,《條例》明確濕地保護方式主要有3種,分別是設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與設立自然保護區相比,建濕地公園更符合浙江省地域小,人口密集,土地利用強度大的實際,能較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
此外,濕地保護小區針對性地解決了零星、小塊狀分布的重要物種及典型的小生境保護問題,彌補了保護區范圍有限、保護不全的不足。“建濕地保護小區也是浙江省首次作為一種有效的濕地保護方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藍曉光說。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浙江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打造美麗中國示范區
近日,《浙江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行動計劃》發布,提出今后5年全省將以此作為生態文明和美麗浙江建設的總抓手,力爭各項生態環境建設指標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打造美麗中國的示范區。【詳細】
浙江慶元要建成江南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
日前,浙江慶元縣發布實施《慶元縣推進農旅大融合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旨在大力推進農業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我縣【詳細】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美國推介“詩畫浙江”
8月24日,浙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