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蘭州新區打造西北牡丹王國
規模達2000畝的蘭州新區中川牡丹園為國內單體最大牡丹園,牡丹樹樹形高大、花大色艷、抗旱耐寒、抗逆性強,培育的能耐低溫的優良紫斑牡丹創造了在寒區過冬的神話,新區牡丹品牌享譽國內外,足以和洛陽牡丹相媲美。
新區牡丹獨樹一幟,以“龍頭”姿態帶動著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據悉,蘭州新區將打造西北牡丹王國。
2000畝引領國內單體最大牡丹園
12月11日上午,記者前往蘭州新區中川牡丹園,道路兩旁處處可見牡丹樹。雖然已是深冬,牡丹過了開放的季節,但是一望無際的規模種植和枝繁葉茂的牡丹樹依然讓人感受到了國色天香的魅力。
沿著牡丹園一路向前,一排廠房躍入眼簾,還沒等記者緩過神來,轟隆隆的聲音早已環繞耳畔許久。“新區的很多工地現在都停工了,牡丹園內卻是熱火朝天包裝出口牡丹苗木的繁忙景象。”隨行的一名人員說道。
王巧鳳是中川鎮宗家梁的農民,已經在牡丹園打工3年了:“新區開發后,牡丹園的效益越來越好,國內外的訂單不斷,我在自家門口就就業了。工資是計件制,如果手快,一天我能拿到200元。”
出了車間,沿著寫有“中川牡丹園”的觀光平臺走去,牡丹迎風搖擺著媚人的英姿,而工人在忙著給牡丹樹澆水,“外面冰天雪地,牡丹園里無冬天!”
1997年,一位名叫趙潛龍的中年人看中了這片風水寶地。隨后,帶領百名員工在機場南大門3.5公里處拓荒、開建中川牡丹園。
開辟荒山、大膽創業,經過十余年的摸索,牡丹園發展成了規模達到2000畝的國內單體最大牡丹園,發展成為一家集生產、科研、出口和觀賞旅游為一體的特色農業園區。
野生紫斑牡丹,是全球唯一原產甘肅高寒地帶的珍貴牡丹品種,但是要想把“野生”幻變為“人工種植”,歷史的答復是:NO!
“讓全球寒冷的地方都有美麗的甘肅牡丹開放!”果不其然,經過多年篩選和培育,趙潛龍團隊成功培育出百余種可在低溫環境下不用人工保護就能自然越冬的優良栽培品種。這樣,歷史禁錮被打破了,鑄造了神話的趙潛龍又改變了過去傳統落后的繁殖方法,采用新的嫁接繁殖方法和工廠化育苗方法,批量出產抗寒牡丹苗木,歷經17載,成功在東北、內蒙古、新疆、寧夏等12個省區開展“北方牡丹栽植大行動”,建成了“東北牡丹”、“內蒙牡丹”等抗寒牡丹園,讓北方寒區人民在家門口也能欣賞到牡丹。
與此同時,中川牡丹園還向美國、荷蘭、法國、俄羅斯、德國等多個歐美國家出口苗木,成為世界上最大紫斑牡丹出口基地。
目前,中川牡丹園牡丹苗木達到了年產國內用苗35萬株、國外用苗15萬株的生產能力。
新區牡丹成為高效農業龍頭產業
蘭州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之后,古老的秦王川定位為發展“高效農業、精品林業、優質畜牧業”的生態經濟理念,幫助當地農民把經濟附加值高的農林產品引入進來。
“什么是高效農業,不是種玉米、洋芋,而是規模種植具有科技含量的"拳頭"產品、特色產品,中川牡丹園已建成多年,培育的牡丹樹樹形高大、花大色艷、病蟲害少、抗逆性強,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正是新區高效農業發展的龍頭產業。”對于新區牡丹,一位專家如是贊嘆。
如今,新區牡丹主要以中川牡丹園規模種植為主,已成為新區推進高效農業的典范。
一邊是次第開放的新城城區,一邊是妖嬈多姿的牡丹王國,談起新區牡丹在新區開發建設中的重要性,蘭州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飽含激情地說道。
“牡丹園現在已投資9000多萬元,計劃再投資2億元,在現有的基礎上經過兩年建設,達到旅游人數30萬人次、年綜合收入4.2億元的新興產業。同時,我們將打造西北牡丹王國。”趙潛龍自信地說。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第三屆蘭州新區中川玫瑰文化旅游節開幕
6月9日,第三屆蘭州新區中川玫瑰文化旅游節盛大開幕。本次節會從6月9日持續至6月15日,主題為“浪漫你我,相約花海,清香魅力,匯聚新區”。【詳細】
蘭州新區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步伐
蘭州新區正在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蘭州新區云計算·大數據論壇9日在被稱作為絲綢之路“鉆石節點”城市的蘭州新區舉行【詳細】
“絲路經濟帶”或出臺國家級規劃
2000多年前,東起長安(今西安),西至羅馬的絲綢之路是橫貫亞歐大陸的貿易交通線,是中國同中亞、南亞、西亞以及非洲、歐洲等地區國家商業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如今,這條貿易交通線再度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先是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共同建設地跨亞歐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詳細】
蘭州新區百花公園開建 預計2014年5月開放
位于蘭州新區緯一路以北,緯八路以南,經十二路以東,經十三路以西的蘭州新區百花公園正式開工。蘭州新區百花公園是由蘭州市園林綠化服務中心投資3.17億元建成的一個綜合性公園,占地36萬多平方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