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積極探索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新模式
當前,如何在確保經濟發展的同時,又使生態環境得到保護,是擺在中國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個急需破解的難題。記者日前在吉林長春市采訪時發現,當地在發展與生態保護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東北地區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改革開放以來,東北經濟發展取得了不小成就,但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當地的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同時也形成與環境相協調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凈月高新區是長春市的生態核心區,擁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因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受到市民和投資者的青睞。凈月國家高新科技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文俊告訴記者,城市周邊擁有良好的森林覆蓋面積,這為城市生態保護和百姓出游提供了便利。“長春市空氣質量在內陸城市當中屬于比較好的,有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城市里有這片森林,無論到不到凈月這個區域來的人,只要是在長春市生活,都在享受著這片森林建設和發展的成果。到這里參觀、旅游、休閑的人直接感受到森林給大家帶來的好處。”
據介紹,今年長春市將加快建設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讓森林擁抱城市,讓城市走進森林,全面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也吸引了大批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才到凈月區來投資創業。楊文俊說,目前,全區一線科研人員總數近4萬人,承擔著軟件信息、汽車電子、現代農業、實驗研發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我們一直注重科學處理生態、產業和城市三者的關系,經過富有成效的保護,凈月的山水林已經成為長春市最亮的“城市名片”。許多著名的專家學者都提出了“以生態決勝未來”的理念,把凈月的生態價值轉化經濟價值和社會效應,把生態資源轉化成招商品牌和對外交往的品牌,把生態環境轉化成宜居環境和創業的最佳條件,是凈月區乃至長春市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
近期,長春市決定推進凈月創新型生態城建設,使生態和產業緊緊融合起來。對此,楊文俊認為:“這種創新首先應該體現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方面,首先在科技方面有所體現,圍繞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光電、信息產業這一塊,這一系列積聚人才和產業的優勢作為我們發展的重點。”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
天津加大力度推進濕地保護
出臺規劃、搬遷移民、流轉土地、拆除建筑……為保護“華北綠肺”,涉及87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7.4%的濕地保護舉措正在天津加大力度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