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立市——朔州以綠色的名義崛起
2013-03-07 12:36:43 來源:朔州新聞網 瀏覽次數:
朔州,一個煤炭資源型城市,如今在生態綠化建設的大路上闊步前行。目前,全市上下正認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態立省”的戰略要求,高擎“生態立市”的旗幟,掀起植樹造林綠化建設高潮,決心構筑一座城鄉生態環境舒適優美,生產、生活與生態有機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然生態現代宜居的幸福新城。現在,這幅壯麗的畫卷正在塞北大地上徐徐展開。
領導重視措施具體
市委書記王茂設強調,要認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態立省”的戰略要求,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發展戰略,牢固樹立“敬天為民”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綠化工程,以“綠化兩條帶、治理兩大區、建好二十園”為重點,以“四化一體東部新區”生態化和西部山區百萬畝樟子松基地建設為引擎,大力實施村鎮、城市、通道、荒山、環城、廠礦等造林綠化工程,實現城市村鎮園林化、機關單位景觀化、平原農田林網化、山區丘陵森林化,全力打造綠色朔州,建設生態家園。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正印在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造林綠化,科學規劃布局,堅持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籌兼顧,山上治本、身邊增綠和生態富民同步推進,進一步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健全公益林補償機制,優化樹種結構,實現經濟林與生態林協調發展。
從“工業立市”到“生態立市”,這種戰略思路變化孕育著什么內涵?在“十二五”期間,朔州市又將以什么方式、什么路徑實現綠色崛起?對此,“十二五”規劃都有了清晰的指引。
按照朔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的要求,“十二五”期間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全市將以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城鄉生態化。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有效做法,把生態立市和富民強市結合起來,圍繞建設具有“北歐風情、塞北風光”的綠色朔州,盡快形成多層次、立體化、遠近呼應、點面結合、城鄉一體的生態屏障,使朔州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
植樹造林正當其時
開春以來,各縣(區)抓住有利時機,大力實施植樹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目前,植樹造林活動正在各縣(區)如火如荼地開展。
朔城區年生態建設工程總規劃面積為11萬畝,總投資達到12.5億元。西山森林公園六期建設工程,總規模8萬畝,總投資3.6億元。新建苗圃1萬畝,引資3800萬元。總規模2萬畝的西南山荒山造林工程,計劃投資3775萬元,其中喬木防護林5000畝,薪炭林2000畝,城郊防護林1.3萬畝。圍繞東部新區核心區建設,進行通道綠化工程。里程23公里,投資5000萬元,包括大運高速兩側鹽堿地綠化5公里,大院二級路部分地段整治18公里,共栽植各種針闊葉樹8.2萬株,目前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全區各項綠化建設正有序開展。
平魯區重點實施“一園一圃兩大圈,一區三山四條路”造林綠化工程。從4月1日起,各項工作全面展開并掀起高潮。截至4月16日,全區共出動100多支造林專業隊、上馬勞力1萬個,動用機械500多輛。已完成大片造林4萬畝,通道綠化50公里,零星植樹40萬株,新育苗1000畝。下一步,將一鼓作氣,大干、快干一個月,在5月20日前全面完成春季植樹造林目標任務。
山陰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轉型、干果富民原則,按照市委、市政府“四化一體東部新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制定了“6+2+10”生態工程建設任務,總投資10億元,植樹1200萬株。今年以植樹造林為主的生態建設從3月20日全面啟動,4月20日至5月10日為攻堅時期,目前,各項工程正緊張的施工中,已完成工程總量的70%以上,預計5月上旬全縣綠化工程全部竣工。
編輯:wenweihua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
天津加大力度推進濕地保護
出臺規劃、搬遷移民、流轉土地、拆除建筑……為保護“華北綠肺”,涉及87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7.4%的濕地保護舉措正在天津加大力度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