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要惡補荒漠化治理課
19日,全球最權威的防治荒漠化的學術組織第11屆國際干旱與半干旱地區發展大會在京開幕。會上傳出的信息是:我國在綠化沙漠方面雖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荒漠化在局部地區仍然在加劇。
向荒漠化要土地關系中華民族生存空間戰略大計,關系沙塵暴、二氧化碳排放等重要生態指標改善,在建設生態文明方面,荒漠化治理我們欠賬太多,是時候補上這一課了。
這次大會有兩個“特點”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一是全場基本上英文發言,沒有翻譯;二是在座的絕大多數是來自南亞、非洲、拉美等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歐美發達國家的很少。關于前者,有人向筆者透露,主要是因為這個組織是純學術組織,經費有限,請不起同聲傳譯;關于后者,一位印度的學者告訴筆者,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有著很長時間的開發歷史,現在荒漠化形勢比較嚴峻,所以對荒漠化問題更重視。
這次大會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角色,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他作為唯一一個企業家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言,感動了多國科學家。筆者就此與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學者進行了溝通,這位學者說,王文彪的經驗雖然好,但是要推廣有個條件,那就是必須有大量的資金持續投入,必須有持續的產業化跟進,這在很多地方是難以做到的。
上述現象反映了三個問題:一是荒漠化治理形勢依然嚴峻;二是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潛力很大;三是荒漠化治理“很差錢”。這三個問題交織在一起,需要國人啟動大智慧、拿出大魄力、把荒漠化治理當做大事來抓,要“喊破喉嚨”,更要“甩開膀子”。
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采取綜合政策,吸引全社會注意力、資金,投入到荒漠化治理。為此,王文彪作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已經呼吁過多年,多數政策還未落實。這包括:在土地政策上,放寬荒漠化土地出讓方式,實行“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在財政政策上,國家資金要進一步向荒漠化治理的重點科研項目、重大實踐項目傾斜;在稅收政策上,要對以市場化模式治理荒漠化的企業,在稅收方面給予扶持;在人力資源政策上,采取措施鼓勵大學生、科研人員投身荒漠化治理;在社會輿論上,要向全體公民講清荒漠化治理對于拓展全民族生存空間的戰略意義,并鼓勵每個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到防沙治沙,形成全民治沙的新局面。
上述各方面的政策建議,并沒有特別重大、特別敏感的地方,之所以長期沒有得到回應,還是重視程度不夠,以致欠賬越積越多。向沙漠要綠洲,就像向吝嗇的劫匪要捐款,難度自然可想而知。但是,荒漠化是人類活動的惡果,我們要建設生態文明,就必須承擔起責任,把沙漠治理的課補上。今年夏天,第四屆庫布奇國際沙漠論壇即將在內蒙古庫布奇沙漠召開,庫布奇是中國第七大沙漠,通過30年的不懈努力,現在庫布奇已經綠化近5000多平方公里,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的生存環境,阻擋了風沙對京津的侵襲。要讓庫布奇模式復制,只靠企業家的覺悟是不夠的,它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全民的參與。時不待我,行動吧!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環球主題公園施工揚塵治理不達標
北京市住建委昨日對北京新機場、環球主題公園等重點工程施工揚塵治理不達標情況進行通報,6家直接責任單位暫停在北京建筑市場投標資格90天。【詳細】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