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城遺址保護將掀起新篇章
新聞到底:《中山古城遺址將建國家遺址公園》
新聞閃回:近日,旨在促進中山古城遺址保護的《中山古城遺址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爐,按照《規劃》,到2025年,中山古城遺址集遺址保護、考古研究、旅游觀光為一體,對此人們充滿期待。
十幾年努力終開啟規劃性保護
過平山縣城向北行10公里進入三汲鄉,眼前沉默了2300余年的中山古城遺址,在這個沒有陽光的日子更顯滄桑。建造這座繁華之城的古人們根本不會預料到,如今后人將對風雨洗禮后的古城進行規劃性保護。按照《規劃》,它或將重拾昔日的榮光。
建于1992年的中山古城遺址管理所,與中山古城遺址的王陵區相距數百米。下午,管理所所長黃軍虎坐在辦公室內,正思考實施《規劃》的具體方案。他不時隔窗望過去,視線所到之處正是王陵區,那里是挖掘過的中山國厝王墓,還有保存較好的、他的妻子的墓。
現年50多歲的黃軍虎對包括古墓在內的中山古城遺址,一草一木,都有不同尋常的感情。1992年他就守護著古城遺址,21年的奉獻,他終于迎來對遺址的規劃性保護。他說:“規劃性保護才是科學的保護。”
但對于他,遺址實現規劃性保護來得如此漫長。2001年,他就有這個想法,曾與平山縣相關部門做過規劃,但那時經驗少沒有通過。2004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們繼續搜集資料,再找權威部門做規劃,歷經各種困難,十幾年后的今天,才大功告成。
而今規劃有了,但具體實施方案,還要做十倍于規劃的工作,只有5個人的管理所只怕更要埋頭苦干。但他們的心是愉悅的,因為他們終于實現了遺址規劃性保護的夢,“中山古城遺址保護將掀起新篇章。”
《規劃》部分內容已啟動實施
在管理所不遠處的王陵區,記者看到,附近地面上畫了許多條白線。黃軍虎介紹,按照規劃,他們要在古城遺址的相應位置安裝監控,以防不法分子盜墓。而在鄰近的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內,工作人員正在制作古城遺址整體沙盤。
面積46平方公里的古城遺址,搬到沙盤上使人一目了然。遺址分為三部分:王陵區、都城區、軍事駐防城。制作沙盤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自從《規劃》公布于眾之后,有許多饒有興致的人到此觀光。 昨日16時許,有一輛轎車停在王陵區,車上幾個男子是來觀賞的。提到《規劃》之后的中山古城遺址,他們目光驚異,十分期待。
黃軍虎手中有幾份具體的實施方案,2013年,他們將著手實施對遺址內的桓公墓、厝王墓的進一步保護。2013年至2014年,考古專家將對中山古城張家廟臺及其周邊約300萬平方米、軍事駐防城190萬平方米以及中山古城內手工業作坊區及其周邊約400萬平方米的遺址進行全面調查。在調查基礎上,專家會對部分區域進行勘探、考古發掘以及測繪,為建設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提供資料。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經驗:中山市苗木產業突圍有妙招
在市場從瘋狂趨于理性之際,中山的苗木產業也在經歷著深刻的轉型。借力“互聯網+”、掛牌新三板、打造“苗木超市”等等。一場以創新營銷模式為核心的變革,已經悄然打響……【詳細】
云南:加強地質遺跡保護與地質公園建設
云南是我國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地質遺跡種類多、分布廣、價值高,共有重要地質遺跡806處,其中世界級36處、國家級158處、省級612處。這些重要地質遺存幾乎涵蓋了云南地質遺跡的全部類型,包括基礎地質類407處、地形地貌類364處、地質災害類35處。【詳細】
中山城市空間發展確立“總綱” “老大難”終迎破題
昨日上午,我市召開“三規合一”規劃成果專家評審會。在聽取市“三規辦”關于成果編制過程的介紹和項目編制單位對于階段性成果的匯報后,來自廣州、深圳、中山的7人專家組認為,規劃成果基礎數據翔實,規劃策略和措施符合中山實際,布局協調滿足城市發展需要,成果達到規劃預期目標,一致同意通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