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城市空間發展確立“總綱” “老大難”終迎破題
昨日上午,我市召開“三規合一”規劃成果專家評審會。在聽取市“三規辦”關于成果編制過程的介紹和項目編制單位對于階段性成果的匯報后,來自廣州、深圳、中山的7人專家組認為,規劃成果基礎數據翔實,規劃策略和措施符合中山實際,布局協調滿足城市發展需要,成果達到規劃預期目標,一致同意通過。昨日下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曉峰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聽取“三規合一”有關情況匯報,并就下一步工作作了部署。
據悉,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中山存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三規”不合的情況,規劃之間互相“打架”,已經嚴重影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后勁。市委、市政府下定破解難題的決心,并將之列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
去年3月,中山啟動“三規合一”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良賢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全力開展“三規合一”編制工作,目前已形成一套“1+7+1”的成果資料(即一個主報告、7張核心圖紙和一個數據庫),劃定了全市協調的生態控制線、城市增長邊界、基本農田邊界和產業區塊等空間管控線,初步構建了全市統一的空間信息聯動管理和業務協同平臺。
經過全力奮戰,中山市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吻合率,從之前的不足50%提升至目前的95%,并成功盤活1.3萬畝閑置用地,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重點項目落地釋放了空間。
薛曉峰表示,“三規不合一、城鎮兩張皮”一直是制約中山發展的頭號問題,中山目前取得了“三規合一”改革階段性成果,具有重大意義。下一步,中山要完善和深化“三規合一”改革,并趁勢推進“多規合一”,真正為未來的發展掃清障礙、開辟路徑。
薛曉峰表示,推進“三規合一”工作,必須貫徹落實好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把“講科學、接地氣、順民心”三大原則貫穿始終。講科學,即充分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做好“四個統籌”——統籌空間、規劃、產業三大結構,提高規劃工作對全局工作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規劃工作的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規劃工作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統籌生活、生產、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接地氣,即充分考慮中山的城市特質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現實發展問題和未來潛在問題。順民意,即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進一步統籌協調“三個適宜”的關系,真正實現“建好城市為人民”。
陳良賢出席了評審會。他指出,“三規合一”工作事關中山長遠發展,是對全市空間資源配置、用地規模分配、產業平臺發展、重大項目落地,在空間上的戰略布局和規劃,是集合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于一體的“總綱”,對中山市、鎮兩級均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陳良賢要求,要盡快推動 “三規合一”轉入實施應用階段,并將全市“一張圖”成果,以及調整優化后的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入庫,穩定建設用地、生態用地、產業用地等用地的邊界控制線。進一步完善“三規合一”日常管理機制,真正實現從信息共享到并聯審批,推動“三規合一”向“多規合一”過渡,嚴格執行“三規合一”成果,堅持全市“一盤棋”,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
評審會上,與會專家還提出優化產業區塊控制線布局、優先保障重點產業項目和民生工程用地、爭取地方立法保障實施等一系列促進和完善的意見建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中凡,副市長賀振章,市政府秘書長李俊出席評審會。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藝術介入城市空間需優先提升審美水準
近年來,雕塑以藝術展、藝術節和主題公園的形式介入公共環境,并從一線城市逐漸過渡到二、三線城市,這是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現象。早期的城市雕塑對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來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自20世紀80【詳細】
成都: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
近日,作為成都市構建【詳細】
城市規劃與發展的三個時代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城市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經歷了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三個時代,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時代中看到城市的規劃和發展的變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