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曹妃甸濱海鹽堿地綠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截至目前,唐山市曹妃甸區在濱海泥質重鹽堿地類型區、重鹽堿地道路及吹沙造地類型區原土直栽綠化苗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比傳統的“工程避鹽、客土置換”綠化模式節支71.7%,節約綠化成本4000余萬元。值此,濱海鹽堿地綠化技術在曹甸妃取得重大突破。
如何在濱海的鹽堿地上開展綠化,一直是困擾曹甸妃區乃至大部分沿海區域的難題。不過,隨著近年來鹽堿地耐鹽植物篩選及綠化技術集成示范的成功實施,低成本、可持續的原土直栽綠化關鍵技術在曹妃甸取得重大突破。如今的曹妃甸,還是那一片鹽堿地,卻是樹茂盛,花飄香。
曹甸妃區所屬的重鹽堿地,土壤中缺少植物生長必需的成分,適生植物少,生態建設難度大。為徹底改良土壤,恢復全區生態系統,
河北省農科院濱海研究所在曹甸妃區開展了鹽堿地耐鹽植物篩選及綠化技術集成示范。先后引進喬木類、灌木類、草花類等耐鹽堿綠化植物資源80個,篩選鑒定出適應濱海生態條件的植物資源64個,對綠化喬灌木樹種及地被植物種選擇、暗管排水淋鹽、土壤培肥改良、集雨集墑、覆蓋抑鹽等技術進行了成功集成,形成了鹽堿地原土綠化技術體系。同時,針對濱海泥質重鹽堿地的鹽堿度高、滲透性差、植物定植難度大等技術難題,創建了“梯次推進”的植被構建模式。先栽植耐鹽能力強的先鋒植物,隨著土壤鹽分的下降,再栽種耐鹽且景觀效果好的植物,從而逐步達到綠化設計要求。
濱海鹽堿地綠化技術的完善,為曹妃甸區域建成一流的濱海鹽堿土原土綠化美化試驗示范基地和吹沙造地原土快速綠化試驗示范基地打下堅實基礎。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華北地區濱海濕地保護項目啟動
中國首家環保公益機構——阿拉善SEE華北項目中心資助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正旺教授團隊開展的一項渤海灣候鳥關鍵棲息地保護與恢復工程【詳細】
海口科學保護修復濱海濕地
記者從市海洋部門了解到,海口市正規劃濱海濕地管理與保護新機制,采取“行政團隊+專家團隊”的模式抓緊前期研究,維護和提升濱海濕地資源的生態價值和服務功能,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功能效益,促進人海和諧發展。【詳細】
鹽堿地綠化關鍵技術和方法
在鹽堿地上進行綠化施工,由于土壤鹽類含量過高,土壤通透性差,土溫上升慢,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差,養分釋放慢,滲透系數低,使土壤堅硬、板結,影響根系吸收養分、水分及根系的呼吸作用,最終導致苗木生長不良、黃化病及爛根,甚至死亡。【詳細】
天津濱海將建成國內首個“濕地國家公園”
第二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觀鳥文化節系列活動中的濱海新區綠色發展主題論壇昨日在大港舉行,來自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區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官員、愛鳥護鳥組織、生態專家和鳥類專家齊聚現場,為濱海濕地生態、鳥類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