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如何治理“短命建筑”
因不符合新規劃,上世紀云南第一高樓—昆明市工人文化宮近日被爆破拆除,“壽命”不到30年。
近年,筆者所到地區,發現蓋了又拆、拆了又蓋的建筑比比皆是,見怪不怪。“建筑短命”正成為城市“通病”,有的建筑壽命不足20年。不少城市拆除的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建筑,而當下規劃失當、品位低劣的建筑,又成為未來的拆除對象。更有甚者,當今人為造成的“豆腐渣工程”、“小產權房”,或為多要拆遷房或拆遷款而私搭亂建之類的違章建筑,多半難逃被拆,勞民傷財,令人痛心。
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機構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筑為50—100年。中國是世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一任市長一個規劃”,每年新建面積20億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鋼筋,而建筑平均壽命卻只能維持25至30年。不少建筑并非質量差,而是未到使用年限即被人為拆除。
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建筑因建筑質量差、設施不完善而被拆遷改造,尚有情可原,那么,那些為“追求政績”、“暴利驅使”、城市規劃缺乏權威性和連續性等多個原因而最終拆除的做法,則無論如何經受不住歷史的考量。
怎樣才能治理“建筑短命”的頑疾呢?
一是各級政府對城市建筑要進行綜合科學規劃。
通常而言,城市總體規劃是以20年為期限進行編制,而經濟社會發展是“5年計劃”,這就容易造成城市規劃趕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特別是我國城鎮化速度快,社會公眾對城市設施的需求變化也很快,一些建筑由于城市建設而被拆除有其客觀的需求。因此,從長遠來看,應科學協調城市規劃與社會進步需求的關系,多措并舉打造“百年建筑”。
二是強化監管,嚴肅問責。
各地要增強城市建筑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延續性和執行力,重大工程隨意拆建造成嚴重浪費,或建成“豆腐渣工程”,應嚴肅問責。各地政府上級主管部門在考核其業績時,不僅要看“GDP”,也要看其城市建筑是否綜合科學規劃?財政支出多少?為何要拆?拆了以后干什么?等等,查它個一清二楚,把那些只單純追求“GDP”,但城市規劃“稀爛”、質量偽劣、浪費國家財產和資源不眨眼的“敗家子”堅決拿下。對違法犯罪分子,堅決追究法律責任。
三是集思廣益,增加建筑規劃的透明度。
建筑不僅是政府工程,更是民生工程,要讓公眾參與決策,遏制拆建的隨意性。應重視發揮城市居民和規劃專家在決策中的作用,通過立法,行使“一票否決權”。建筑蓋與不蓋、拆與不拆,不僅要由政府說了算,更要由公眾和專家說了算。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布建筑設計新規 釋放建筑創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則(修訂稿)》)。據悉,《規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